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

收费公路产业提高经济绩效的市场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基础设施产业及收费公路经济绩效方面的研究第15-17页
        1.2.2 基础设施产业及收费公路市场结构方面的研究第17-18页
        1.2.3 基础设施产业及收费公路有效竞争方面的研究第18-21页
        1.2.4 文献综合评述第21-23页
    1.3 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二章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概况及研究框架第26-37页
    2.1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第26-29页
        2.1.1 运营单位层面的绩效状况第26-28页
        2.1.2 产业层面的整体绩效状况第28-29页
    2.2 产业经济绩效研究的古典理论第29-30页
        2.2.1 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第29-30页
        2.2.2 新古典经济学的“手段—目标”研究框架第30页
    2.3 产业经济绩效研究的现代理论第30-31页
        2.3.1 可竞争市场理论第30-31页
        2.3.2 产业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学派第31页
    2.4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第31-35页
        2.4.1 研究视角:借鉴新比较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第31-32页
        2.4.2 研究重点:以“制度—组织—经济体制”为核心第32-33页
        2.4.3 沿袭系统性动态比较研究思维第33页
        2.4.4 主要研究对象第33-34页
        2.4.5 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的量化评价第37-54页
    3.1 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第37-41页
        3.1.1 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的一般思路第37-38页
        3.1.2 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的前沿方法及比较第38-41页
    3.2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第41-44页
        3.2.1 收费公路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特征及其比较分析第41-42页
        3.2.2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思路——总投入总产出分析第42-43页
        3.2.3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方法——非参数 DEA 数据包络法第43-44页
    3.3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估第44-51页
        3.3.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4-45页
        3.3.2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45-48页
        3.3.3 数据的采集及说明第48-49页
        3.3.4 综合测度结果第49-51页
    3.4 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量化结果的对比评价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联第54-72页
    4.1 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理论第54-57页
        4.1.1 传统共谋假说第55页
        4.1.2 有效结构假说第55-56页
        4.1.3 两种假说的启示第56-57页
    4.2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与特征第57-62页
        4.2.1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的外生性与给定性第57-58页
        4.2.2 市场结构要素一——进入壁垒现状分析第58-59页
        4.2.3 市场结构要素二——市场集中度现状分析第59-60页
        4.2.4 市场结构要素三——国有化比重现状分析第60-61页
        4.2.5 市场结构要素四——规模经济水平现状分析第61-62页
    4.3 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关联的实证分析第62-69页
        4.3.1 反映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2-63页
        4.3.2 数据的采集及说明第63页
        4.3.3 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联函数第63-67页
        4.3.4 作用于收费公路产业经济绩效的市场结构要素归纳第67-69页
    4.4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的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归结第69-71页
        4.4.1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因果逻辑第69页
        4.4.2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要素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机理第69-70页
        4.4.3 收费公路产业当前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动态单向决定关系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策略—引入有效竞争第72-102页
    5.1 发达国家基础性产业引入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优化实践第72-77页
        5.1.1 航空运输业改革的国际经验——美国、英国、日本第72-73页
        5.1.2 电信行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德国、美国第73-74页
        5.1.3 邮政行业改革的国际经验——法国、英国、日本第74-75页
        5.1.4 铁路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加拿大、俄罗斯第75-76页
        5.1.5 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对我国收费公路产业的启示第76-77页
    5.2 收费公路产业以引入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的合理性第77-82页
        5.2.1 有效竞争理论第77-79页
        5.2.2 有效竞争策略在我国收费公路产业的适用性与可行性第79-81页
        5.2.3 收费公路产业基于技术经济特征的有效竞争的含义第81-82页
    5.3 收费公路产业适度规模的参照标准第82-90页
        5.3.1 收费公路产业规模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2-84页
        5.3.2 回归分析法的有效性及数据的采集与说明第84-87页
        5.3.3 相关性及容差分析第87-89页
        5.3.4 适度经济规模区间及最小经济规模的确定第89页
        5.3.5 测度结果的评价与说明第89-90页
    5.4 收费公路产业适度竞争的参照标准第90-98页
        5.4.1 收费公路产业行政垄断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0-93页
        5.4.2 主成分分析法的有效性及数据的采集与说明第93-95页
        5.4.3 收费公路产业行政垄断作用程度测算第95-98页
        5.4.4 适度竞争逆向参照标准的确立第98页
    5.5 收费公路产业基于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标准的有效竞争状况评价第98-100页
        5.5.1 基于最小经济规模值的收费公路产业规模经济状况评价第98-99页
        5.5.2 基于行政垄断测度值的收费公路产业竞争状况评价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收费公路产业有效竞争适度规模的实现路径第102-128页
    6.1 收费公路产业实现适度规模的方式第102-111页
        6.1.1 影响收费公路产业规模经济的因素第102-105页
        6.1.2 收费公路产业规模经济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第105-108页
        6.1.3 收费公路产业规模不经济的本质第108-110页
        6.1.4 收费公路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方式第110-111页
    6.2 收费公路产业实现适度规模的具体策略第111-117页
        6.2.1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宗旨第111-112页
        6.2.2 先进地区:推进民营化改革第112-115页
        6.2.3 落后地区:联盟性优势整合第115-117页
    6.3 先进地区收费公路推进民营化改革的具体路径第117-119页
    6.4 落后地区收费公路跨行政区域联盟的治理结构第119-126页
        6.4.1 跨行政区域联盟的理论基础第119-120页
        6.4.2 跨行政区域联盟的合作效应第120-121页
        6.4.3 跨行政区域联盟的结构选择第121-123页
        6.4.4 跨行政区域联盟的利益协同第123-125页
        6.4.5 跨行政区域联盟的利益分配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七章 收费公路产业有效竞争适度竞争的实现路径第128-141页
    7.1 基于破除行政垄断的政府规制行政维度的构建第128-135页
        7.1.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的行政基础第128-130页
        7.1.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的行政尺度第130-132页
        7.1.3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的行政目标第132-133页
        7.1.4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的行政要求第133-134页
        7.1.5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的行政底线——有效激励第134-135页
    7.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规制下竞争性激励机制的构建第135-139页
        7.2.1 西方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性激励规制的主要形式第135-137页
        7.2.2 收费公路产业竞争性激励机制的构建第137-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结论第141-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软土路基加固效果及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研究--以高唐至临清高速公路K5+454.5~K5+494.5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