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6-10页 |
一、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 制度背景 | 第10页 |
2 所有权结构和大股东利益攫取动机 | 第10-13页 |
3 价格折扣和非流通股票 | 第13页 |
4 代理成本与股利政策 | 第13-15页 |
二、 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1 “倒U”形的关系 | 第15-16页 |
2 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消极影响 | 第16页 |
3 小股东们的立场 | 第16页 |
4 规模与增长机会对股利支付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5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职现象的背后 | 第17页 |
6 政府与集团的区别 | 第17-18页 |
三、 研究变量极其描述性统计 | 第18-22页 |
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 第18-20页 |
2 数据整理 | 第20页 |
3 描述性统计 | 第20-22页 |
四、 实证分析 | 第22-32页 |
1 相关性分析 | 第22-23页 |
2 回归分析1--股利支付与股权流通性质的关系 | 第23-25页 |
3 回归分析2--股利支付与股权集中性质的关系 | 第25-28页 |
4 回归分析3--股利支付与股权背景性质以及“兼任”现象的关系 | 第28-29页 |
5 Lintner模型的检验 | 第29-31页 |
6 关于股利支付率、股票获利率和股利强度的进一步讨论 | 第31-32页 |
结 论 | 第32-34页 |
附 表 | 第34-43页 |
注 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9-5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2页 |
后 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