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城市排污管道有害气体分布规律与危害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5-16页
    1.3 课题的提出第16-18页
        1.3.1 课题的来源第16页
        1.3.2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16-17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有害气体检测及控制的相关理论第18-26页
    2.1 有害气体检测方法及仪器概述第18页
    2.2 有害气体的危害性描述第18-20页
        2.2.1 甲烷的危害性描述第18-19页
        2.2.2 硫化氢的危害性描述第19-20页
        2.2.3 氧化碳的危害性描述第20页
    2.3 有害气体产生的相关理论第20-22页
        2.3.1 甲烷产生的相关理论第20-21页
        2.3.2 硫化氢产生的相关理论第21-22页
    2.4 有害气体危害控制理论第22-23页
    2.5 有害气体通风相关理论第23-26页
        2.5.1 Ventsim软件介绍第23-24页
        2.5.2 通风三大平衡定律第24-26页
3 有害气体现场检测及分布规律研究第26-54页
    3.1 现场检测方案第26-29页
        3.1.1 采样点的选择第26-27页
        3.1.2 检测仪器的选择第27-28页
        3.1.3 实验方案概述第28-29页
    3.2 现场检测结果及分析第29-36页
        3.2.1 现场检测结果第29-30页
        3.2.2 主要有害气体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第30-36页
    3.3 有害气体随井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研究第36-44页
        3.3.1 H_2S在各功能区随井深变化的分布规律第36-39页
        3.3.2 CH_4在各功能区随井深变化的分布规律第39-41页
        3.3.3 CO_2在各功能区随井深变化的分布规律第41-44页
    3.4 有害气体在一天内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第44-46页
        3.4.1 检测井内有害气体在一天内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第44-45页
        3.4.2 化粪池内有害气体在一天内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第45-46页
    3.5 有害气体随季节的分布规律第46-48页
        3.5.1 检测井内有害气体随季节的分布规律第46-47页
        3.5.2 化粪池内有害气体随季节的分布规律第47-48页
    3.6 有害气体在不同检测区的分布规律第48-50页
        3.6.1 检测井内有害气体在不同检测区的分布规律第48-49页
        3.6.2 化粪池内有害气体在不同检测区的分布规律第49-50页
    3.7 有害气体随温度的分布规律第50-51页
        3.7.1 检测井内有害气体随温度的分布规律第50页
        3.7.2 化粪池内有害气体随温度的分布规律第50-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4页
4 基于Ventsim的有害气体扩散规律第54-63页
    4.1 基于Ventsim构建地下排污管道模型第54-55页
    4.2 自然通风条件下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第55-58页
    4.3 风量变化时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第58-59页
    4.4 排污管道尺寸变化时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第59-61页
    4.5 排污管道形状变化时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有害气体控制措施研究第63-72页
    5.1 有害气体控制技术措施第63-70页
        5.1.1 在不同区域增减风量的排气效果研究第63-65页
        5.1.2 开闭不同区域交汇井的排气效果研究第65-67页
        5.1.3 开闭相邻相间检测井的排气效果研究第67-68页
        5.1.4 横截面形状变化的排气效果研究第68-70页
    5.2 基于有害气体产生机理的控制措施第70页
    5.3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第70-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结论与努力方向第72-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努力方向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9-80页
附录A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方法改进研究--KPI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