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领土论文--海洋法论文

论中国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身份的利弊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1页
一、北极理事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第11-18页
    (一) 北极理事会的形成与发展第11-13页
        1、北极国家合作要求下的产物第11-12页
        2、北极理事会的成立与发展第12-13页
    (二) 北极理事会的组织架构与法律性质第13-18页
        1、北极理事会的组成第13-15页
        2、北极理事会的组织架构第15-17页
        3、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分析第17-18页
二、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的内容与本质分析第18-27页
    (一)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的核心内容第18-21页
        1、从特别观察员(Ad-hoc Observer)到永久观察员第18页
        2、观察员的准入资格第18-19页
        3、观察员身份的取得程序第19-20页
        4、观察员权利的实现制度第20-21页
    (二) 北极理事会授予中国永久观察员身份的价值考量第21-24页
        1、中加北极利益的重合第21页
        2、俄罗斯态度的转变第21-22页
        3、理事会需要中国的经济与科考支持第22-23页
        4、理事会吸纳中国的其他益处第23-24页
    (三) 观察员制度及北极理事会本质分析第24-27页
        1、无理的“三个承认”原则第24-25页
        2、强调观察员贡献与义务的单边性第25-26页
        3、理事会“开放性”与“排他性”并存的“门罗主义”泛滥第26-27页
三、中国的北极权益以及中国永久观察员身份的利弊分析第27-36页
    (一) 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权益第27-31页
        1、航行权益第27-29页
        2、环境保护权益第29页
        3、科学考察权益第29-30页
        4、资源开发权益第30-31页
    (二) 观察员身份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第31-34页
        1、中国北极事务的基本参与权第31-33页
        2、符合我国的北极政策第33页
        3、有助于把握理事会的最新趋势第33页
        4、有利于将北极事务交由国际法规制第33-34页
    (三) 严苛的观察员制度与“门罗主义”对中国的挑战第34-36页
        1、理事会本身存在先天缺陷第34-35页
        2、权利与义务的失衡考验中国的耐心第35-36页
        3、理事会的“门罗主义”逻辑阻碍中国权益的实现第36页
四、中国北极权益的实现路径分析第36-42页
    (一) 利用北极理事会机制维护中国北极权益第36-39页
        1、采取稳健的参与方式,消除北极国家的疑虑第36-37页
        2、妥善处理北极理事会的相关事务第37页
        3、加大北极科考研究的投入力度第37页
        4、顺应国际合作的潮流第37-39页
    (二) 北极理事会机制之外的利用途径第39-42页
        1、明确自身的北极战略,完善相关的国内立法第39-40页
        2、加强现有制度和理论的研究,推进国际条约在北极地区的适用第40-41页
        3、积极参加和利用其他的国际平台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在国际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裁决国籍识别
下一篇:论比较法视野下的老年人精神虐待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