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Android 系统与安全策略 | 第16-28页 |
2.1 Android 系统平台架构 | 第16-20页 |
2.2 Android 系统安全机制概述 | 第20-24页 |
2.2.1 内核安全机制 | 第21-22页 |
2.2.2 运行环境层 | 第22页 |
2.2.3 应用框架层 | 第22-23页 |
2.2.4 Intent 通信的安全措施 | 第23-24页 |
2.3 Android 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2.3.1 串谋权限攻击 | 第24-25页 |
2.3.2 组件间通信安全 | 第25-26页 |
2.3.3 移动终端安全防护软件的不足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Android 组件漏洞测试框架设计 | 第28-34页 |
3.1 Android 组件通信漏洞测试框架设计 | 第28-29页 |
3.2 漏洞测试点的选择 | 第29页 |
3.3 组件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3.2.1 AndroidManifest 文件分析 | 第30页 |
3.2.2 Java 源代码分析 | 第30-32页 |
3.3 组件漏洞测试方法 | 第32页 |
3.3.1 Fuzzing 测试方法 | 第32页 |
3.3.2 Robotium 测试环境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Android 组件漏洞测试框架的实现 | 第34-52页 |
4.1 逆向分析分析模块的实现 | 第34-39页 |
4.1.1 反编译模块 | 第34-35页 |
4.1.2 组件分析模块 | 第35-39页 |
4.2 Fuzzing 测试模块的实现 | 第39-47页 |
4.2.1 应用程序的配置 | 第39页 |
4.2.2 测试用例生成模块 | 第39-43页 |
4.2.3 测试用例执行模块 | 第43-45页 |
4.2.4 测试结果处理模块 | 第45-47页 |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4.3.1 实验环境及实验方法 | 第47页 |
4.3.2 组件暴露情况统计 | 第47-48页 |
4.3.3 组件抛出异常情况统计 | 第48-49页 |
4.3.4 漏洞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