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交互的儿童象征游戏设计与研究--以烹饪游戏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象征性游戏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自然交互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自然交互与象征游戏的概念分析与研究 | 第14-34页 |
2.1 象征性游戏的概念 | 第14-21页 |
2.1.1 象征性游戏概述 | 第14-15页 |
2.1.2 象征性游戏的阶段 | 第15-16页 |
2.1.3 象征性游戏顺利进行的建议 | 第16-17页 |
2.1.4 象征性玩具分析 | 第17-20页 |
2.1.5 象征性游戏、玩具分析总结 | 第20-21页 |
2.2 自然交互的概念 | 第21-31页 |
2.2.1 自然交互概述 | 第21-22页 |
2.2.2 自然交互的特质 | 第22-24页 |
2.2.3 自然交互的优势 | 第24-28页 |
2.2.4 自然交互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情况 | 第28-31页 |
2.3 自然交互概念在象征性游戏产品中的应用优势 | 第31-34页 |
第3章 自然交互概念在象征性游戏玩具中的应用方法 | 第34-47页 |
3.1 载体形式的选择 | 第34-39页 |
3.1.1 自然交互游戏玩具的硬件形式 | 第34-35页 |
3.1.2 自然交互游戏玩具的软件形式 | 第35-36页 |
3.1.3 自然交互游戏玩具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 | 第36-38页 |
3.1.4 载体形式的选择 | 第38-39页 |
3.2 象征性游戏内容的获取方法和关键要素 | 第39-40页 |
3.3 自然交互概念在象征性游戏玩具中的应用方法 | 第40-47页 |
3.3.1 自然交互形式选择方法 | 第40-42页 |
3.3.2 技术实现方法 | 第42-45页 |
3.3.3 自然交互形式与技术实现模型 | 第45-47页 |
第4章 自然交互概念下的象征性游戏实践案例 | 第47-71页 |
4.1 自然交互方法的选取 | 第47-50页 |
4.1.1 玩具载体形式—软件+硬件形式 | 第47-48页 |
4.1.2 象征性游戏玩具的内容—烹饪游戏 | 第48页 |
4.1.3 自然交互形式与技术实现方案 | 第48-50页 |
4.2 用户研究与分析 | 第50-51页 |
4.2.1 用户定位 | 第50页 |
4.2.2 童年早期儿童的运动发展和心理发展 | 第50-51页 |
4.3 游戏的机制与故事设定 | 第51-53页 |
4.4 游戏的功能定义和交互设计 | 第53-55页 |
4.4.1 功能定义 | 第53-54页 |
4.4.2 用户使用流程 | 第54-55页 |
4.5 游戏的角色和界面设计 | 第55-56页 |
4.5.1 角色设计 | 第55-56页 |
4.5.2 界面设计 | 第56页 |
4.6 象征性游戏玩具的设计详情 | 第56-69页 |
4.6.1 设计简介 | 第56-62页 |
4.6.2 游戏玩法介绍—以做“煎饼”为例 | 第62-65页 |
4.6.3 自然交互在游戏流程中的体现 | 第65-69页 |
4.7 自然交互概念在案例实践中的运用总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研究总结 | 第71-73页 |
5.1 研究总述 | 第71-72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