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侧偏特性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3.1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轮胎侧偏特性理论模型 | 第16-34页 |
2.1 轮胎建模基础 | 第16-20页 |
2.1.1 “刷子模型”简介 | 第16-17页 |
2.1.2 接地印迹内垂直压力分布 | 第17-20页 |
2.2 稳态侧偏刷子模型 | 第20-24页 |
2.2.1 小侧偏角下的力和力矩 | 第21-22页 |
2.2.2 大侧偏角下的力和力矩 | 第22-23页 |
2.2.3 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3-24页 |
2.3 考虑胎体弹性的侧偏特性理论模型 | 第24-32页 |
2.3.1 轮胎胎体变形 | 第24-25页 |
2.3.2 动态摩擦特性 | 第25-27页 |
2.3.3 侧偏特性精细理论模型 | 第27-30页 |
2.3.4 模型仿真结果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工程轮胎有限元建模和仿真研究 | 第34-50页 |
3.1 轮胎有限元简介 | 第34-35页 |
3.2 建立工程轮胎有限元模型 | 第35-39页 |
3.2.1 轮胎橡胶材料的特性 | 第35-36页 |
3.2.2 轮胎主体断面的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2.3 生成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7-39页 |
3.3 轮胎静态特性有限元仿真 | 第39-45页 |
3.3.1 径向刚度有限元仿真 | 第39-40页 |
3.3.2 轮胎接地印迹半长仿真 | 第40-44页 |
3.3.3 接地印迹内压力分布仿真 | 第44-45页 |
3.4 轮胎稳态滚动特性有限元仿真 | 第45-48页 |
3.4.1 轮胎的自由滚动仿真 | 第45-46页 |
3.4.2 纯侧偏工况仿真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 UniTire 的工程轮胎载荷预测模型 | 第50-66页 |
4.1 侧偏刚度随载荷的变化关系 | 第50-54页 |
4.1.1 轮胎侧偏刚度的计算 | 第50-51页 |
4.1.2 侧偏刚度的理论分析和预测 | 第51-54页 |
4.2 侧偏回正刚度随载荷的变化关系 | 第54-57页 |
4.2.1 侧偏回正刚度的计算 | 第54页 |
4.2.2 侧偏回正刚度的分析和预测 | 第54-57页 |
4.3 动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变化 | 第57-59页 |
4.3.1 峰值摩擦系数分析 | 第57页 |
4.3.2 动态摩擦系数的预测 | 第57-59页 |
4.4 侧偏侧向力和回正力矩的预测 | 第59-64页 |
4.4.1 侧偏侧向力的预测 | 第59-61页 |
4.4.2 侧偏回正力矩的预测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工程轮胎大载荷侧偏特性试验研究 | 第66-74页 |
5.1 轮胎试验台简介 | 第66-67页 |
5.2 六自由度轮胎力学特性试验台 | 第67-69页 |
5.2.1 试验台原理和结构 | 第67-68页 |
5.2.2 试验台性能 | 第68-69页 |
5.3 工程轮胎大载荷侧偏特性试验 | 第69-73页 |
5.3.1 径向刚度试验 | 第69-70页 |
5.3.2 侧向刚度试验 | 第70-71页 |
5.3.3 有效滚动半径试验 | 第71页 |
5.3.4 纯侧偏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