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基原位生长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1.1 超级电容器的介绍第14-25页
        1.1.1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发展第14-15页
            1.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2 发展现状第15页
        1.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分类第15-25页
            1.1.2.1 聚合物电极材料第16-18页
            1.1.2.2 金属氧/硫化物电极材料第18-21页
            1.1.2.3 碳基电极材料第21-23页
            1.1.2.4 复合电极材料第23-25页
    1.2 纳微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5-30页
        1.2.1 原位合成法第25-26页
        1.2.2 蒸发冷凝法第26-27页
        1.2.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7-29页
        1.2.4 电沉积法第29-30页
    1.3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及原理第30-35页
        1.3.1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第30-32页
        1.3.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32-35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5-36页
第2章 基于泡沫钛基底原位合成PPy薄膜电极材料的研究第36-62页
    2.1 以FeCl_3为氧化剂原位合成泡沫钛基PPy电极第36-53页
        2.1.1 引言第36-37页
        2.1.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1.2.1 试剂与材料第37-38页
            2.1.2.2 样品制备第38页
            2.1.2.3 测试仪器与条件第38-39页
        2.1.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2.1.3.1 不同反应时间的形貌表征第39-42页
            2.1.3.2 组分的光谱分析第42-45页
            2.1.3.3 电化学表征对比第45-52页
        2.1.4 本节小结第52-53页
    2.2 以(NH_4)_2S_2O_8为氧化剂原位合成泡沫钛基PPy电极第53-60页
        2.2.1 引言第53-54页
        2.2.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2.2.2.1 试剂与材料第54页
            2.2.2.2 电极的制备第54-55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2.2.3.1 形貌和组分表征第55-56页
            2.2.3.2 电化学性质表征第56-58页
            2.2.3.3 与FeCl_3为氧化剂合成的PPy电极对比第58-59页
        2.2.4 本节小结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3章 基于泡沫镍基底原位生长PPy/Ag复合电极材料第62-80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实验部分第63-64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63页
        3.2.2 样品制备第63-64页
        3.2.3 测试仪器与条件第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79页
        3.3.1 组分形貌的表征第65-70页
            3.3.1.1 表面形貌的表征第65-68页
            3.3.1.2 组分的光谱分析第68-70页
        3.3.2 电极电化学测试第70-75页
        3.3.3 反应过程研究第75-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泡沫镍基底上原位生长碳薄膜电极材料的研究第80-94页
    4.1 引言第80-82页
    4.2 实验部分第82-83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82页
        4.2.2 样品制备第82-83页
        4.2.3 测试仪器与条件第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93页
        4.3.1 组分的光谱分析第83-85页
        4.3.2 外观形貌的表征第85-87页
        4.3.3 碳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87-91页
        4.3.4 电极反应机理研究第91-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铜箔基底上原位生长高比电容CuS薄膜电极材料第94-116页
    5.1 引言第94-96页
    5.2 实验部分第96-97页
        5.2.1 试剂与材料第96页
        5.2.2 电极的制备第96-97页
        5.2.3 实验仪器与条件第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15页
        5.3.1 组分与形貌的测试第97-104页
            5.3.1.1 晶型与组分的测试第97-99页
            5.3.1.2 形貌与结构的测试第99-104页
        5.3.2 电化学的测试第104-114页
        5.3.3 反应机理研究第114-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6章 电极测试过程的机理研究第116-128页
    6.1 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化学性质第116-119页
        6.1.1 电极与溶液界面的基本图像第116-118页
        6.1.2 固体金属电极与溶液界面第118-119页
    6.2 电子交换步骤的反应机理第119-123页
        6.2.1 电子迁移反应与Frank-Condon原理第119-121页
        6.2.2 电极反应中电子迁移过程的活化能第121-123页
    6.3 重要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第123-126页
        6.3.1 电极测试过程氢析出反应第123-125页
        6.3.2 电极测试过程氧还原反应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0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28-129页
    创新点第129页
    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152页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sin、柠檬酸及双乙酸钠在鲜切生菜清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齐口裂腹鱼MCH、CRH和GnRH2基因的克隆、组织分布及摄食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