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1 玉米光周期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1.1 外引种质的应用潜力 | 第10-11页 |
1.1.2 评价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 第11-12页 |
1.1.3 玉米光周期敏感时期的确定 | 第12页 |
1.1.4 光周期调控植物开花 | 第12-13页 |
1.1.5 光周期途径调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 | 第13-16页 |
1.1.6 FKF1参与光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16-19页 |
1.2 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玉米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LOV-F-box蛋白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 | 第25-4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1.1 LOV-F-box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 第25-26页 |
2.1.2 FKF1在禾本科物种中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 第26-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2.2.1 LOV-F-box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 第28-36页 |
2.2.2 FKF1在禾本科物种中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 第36-39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2.3.1 陆生维管植物特有基因家族LOV-F-box的进化关系 | 第39-40页 |
2.3.2 LOV-F-box类基因成员在基因组中复制的可能性机制 | 第40-41页 |
2.3.3 禾本科物种间同源基因的功能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玉米ZmFKF1b基因多态性与光周期性状关联分析 | 第43-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3.1.1 田间表型鉴定 | 第44页 |
3.1.2 ZmFKF1b序列多态性与选择性检验 | 第44页 |
3.1.3 ZmFKF1b基因的LD分析 | 第44页 |
3.1.4 ZmFKF1b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 第44页 |
3.1.5 玉米ZmFKF1b与光周期性状关联分析 | 第44-4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3.2.1 ZmFKF1b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45-47页 |
3.2.2 ZmFKF1b基因选择性检验 | 第47-48页 |
3.2.3 ZmFKF1b基因LD分析 | 第48-49页 |
3.2.4 玉米ZmFKF1b的进化分析 | 第49-50页 |
3.2.5 玉米ZmFKF1b与光周期性状关联分析 | 第50-52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3.3.1 ZmFKF1b基因的LD水平及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3.3.2 玉米ZmFKF1b在进化过程中受到强烈的选择作用 | 第53-54页 |
3.3.3 ZmFKF1b基因的多态性与功能性变异分析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玉米ZmFKF1b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 第55-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1.1 供试材料的选取与准备 | 第56页 |
4.1.2 RNA提取和cDNA制备 | 第56页 |
4.1.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4.2.1 育苗处理与苗情观察 | 第57-58页 |
4.2.2 植物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8-59页 |
4.2.3 引物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检测 | 第59页 |
4.2.4 ZmFKF1b的时空特异性表达 | 第59-60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4.3.1 ZmFKF1b的表达受到光周期诱导 | 第60-61页 |
4.3.2 探讨ZmFKF1b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的新策略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生理指标测定 | 第62-7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页 |
5.1.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5.1.2 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63页 |
5.1.3 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 | 第63-64页 |
5.1.4 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64-65页 |
5.1.5 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 | 第6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5.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65-66页 |
5.2.2 叶绿素含量差异分析 | 第66页 |
5.2.3 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66-67页 |
5.2.4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化 | 第67-68页 |
5.2.5 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分析 | 第68-69页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69-72页 |
5.3.1 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玉米生理指标变化 | 第69-70页 |
5.3.2 可溶性糖含量是玉米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 第70-71页 |
5.3.3 光合相关生理指标间的联系 | 第71-72页 |
后续研究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