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关于LIBOR利率操纵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关于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利益冲突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框架结构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1.4 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LIBOR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联动性分析:统计性描述 | 第16-24页 |
2.1 基准利率概述 | 第16-19页 |
2.1.1 LIBOR概述 | 第16-18页 |
2.1.2 美国联邦基准利率 | 第18-19页 |
2.2 LIBOR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19-24页 |
3 LIBOR操纵的实证分析:基于波动性指标 | 第24-32页 |
3.1 GARCH模型简述 | 第24-25页 |
3.2 收益率序列基本检验 | 第25-29页 |
3.2.1 收益率序列平稳性检验 | 第25页 |
3.2.2 收益率序列相关性检验 | 第25-28页 |
3.2.3 ARCH效应检验 | 第28-29页 |
3.3 构建单变量GARCH模型及结果 | 第29页 |
3.4 多变量DCC-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29-30页 |
3.5 小结及分析 | 第30-32页 |
4 LIBOR操纵的动因分析 | 第32-39页 |
4.1 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导致的利益冲突 | 第32-34页 |
4.2 LIBOR功能的转变 | 第34-36页 |
4.3 掩盖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危机 | 第36-37页 |
4.4 金融从业者诚信和职业道德问题 | 第37-38页 |
4.5 市场失灵 | 第38-39页 |
5 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对策及建议 | 第39-48页 |
5.1 LIBOR操纵引致的金融监管改革对策 | 第39-43页 |
5.1.1 LIBOR形成机制改革 | 第39页 |
5.1.2 出台《沃尔克法则》 | 第39-43页 |
5.2 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对策及建议 | 第43-48页 |
5.2.1 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 | 第43-44页 |
5.2.2 控制综合经营的“度”,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 第44-45页 |
5.2.3 重视系统重要性概念 | 第45-46页 |
5.2.4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 第46-47页 |
5.2.5 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和提高市场透明度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