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表面等离激元的起源 | 第9-10页 |
1.3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方程 | 第10-13页 |
1.3.1 电磁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 第10-11页 |
1.3.2 色散方程的推导过程 | 第11-12页 |
1.3.3 表面等离激元的特点 | 第12-13页 |
1.4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13-15页 |
1.4.1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曲线 | 第13-14页 |
1.4.2 几种不同的激发方式 | 第14-15页 |
1.5 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 第15-20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 | 第22-3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2-28页 |
2.1.1 光波导的特性 | 第22-23页 |
2.1.2 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特性 | 第23-27页 |
2.1.3 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2.2 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种类介绍 | 第28-29页 |
2.3 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实际应用 | 第29-31页 |
2.4 仿真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31页 |
2.5 仿真工具的介绍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菱形金属的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 | 第34-43页 |
3.1 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性能参数 | 第34-35页 |
3.2 杂化波导的仿真结构模型 | 第35-36页 |
3.3 杂化波导的仿真结果 | 第36-40页 |
3.3.1 存在模式的分析比较 | 第36-37页 |
3.3.2 结构参数的调整 | 第37-40页 |
3.4 优化杂化波导的性能 | 第40-41页 |
3.4.1 优化传播长度 | 第40-41页 |
3.4.2 优化模式面积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菱形金属的杂化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优越性 | 第43-46页 |
4.1 优化杂化波导的关键因素 | 第43-44页 |
4.2 结构的非对称性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46页 |
5.2 工作中的关键和创新 | 第46-47页 |
5.3 工作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