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4-15页
        1.2.1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2 研究目的第15页
    1.3 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1 研究思路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3 数据来源第19页
        1.5.4 技术路线第19页
    1.6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19-21页
        1.6.1 可能的创新第19-20页
        1.6.2 存在的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1-31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的概念第21-22页
        2.1.2 干部培养机制的内涵第22页
    2.2 几代领导人关于年轻干部培养的基本思想第22-25页
        2.2.1 毛泽东关于培养年轻干部的思想第22-23页
        2.2.2 邓小平关于培养年轻干部的思想第23-24页
        2.2.3 江泽民关于培养年轻干部的思想第24页
        2.2.4 胡锦涛关于培养年轻干部的思想第24-25页
    2.3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的理论依据第25-31页
        2.3.1 人力资本理论第25-27页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7-28页
        2.3.3 能本管理理论第28-31页
第3章 盐都区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的现状分析第31-49页
    3.1 盐都区年轻科级干部培养的整体情况第31页
    3.2 年轻科级干部培养的结构特点第31-33页
        3.2.1 数量结构特点第31页
        3.2.2 年龄结构特点第31-32页
        3.2.3 学历结构特点第32页
        3.2.4 女干部、非党干部结构特点第32页
        3.2.5 身份结构特点第32-33页
    3.3 盐都区建立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的实践第33-36页
        3.3.1 指导思想第33页
        3.3.2 相关政策第33页
        3.3.3 工作制度第33-34页
        3.3.4 盐都区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方式第34-36页
    3.4 盐都区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的现状分析第36-45页
        3.4.1 问卷调查概况第37页
        3.4.2 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第37-45页
    3.5 盐都区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第45-49页
        3.5.1 培养机制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第46页
        3.5.2 培训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第46-47页
        3.5.3 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不理想第47页
        3.5.4 选人用人还不够准确、不够公平第47页
        3.5.5 培养链条脱节第47-49页
第4章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的重构第49-65页
    4.1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的总体要求第49-50页
    4.2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的原则第50-51页
        4.2.1 战略性开发原则第50页
        4.2.2 重点性开发原则第50页
        4.2.3 针对性开发原则第50-51页
        4.2.4 动态性开发原则第51页
    4.3 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的思考第51-52页
    4.4 重构基层年轻党政干部选拔机制的途径第52-55页
        4.4.1 利用公平竞争机制,差额选拔后备干部第52-53页
        4.4.2 突出人员分类,提高后备干部选拔的准确性第53-55页
    4.5 重构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育机制的途径第55-61页
        4.5.1 运用有限市场化培育机制,提高培育质量与效率第55-58页
        4.5.2 突出培育内容能本化与人性化,提高培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第58-61页
    4.6 重构基层年轻党政干部任用机制的途径第61-65页
        4.6.1 科学考核培养效果,推进年轻党政干部后备队伍的能进能出第62-63页
        4.6.2 依据能岗匹配机制,合理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第63-6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附录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服务视角下转变海关统计职能研究--以绍兴海关为例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浙江瑞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