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海关及关税论文

公共服务视角下转变海关统计职能研究--以绍兴海关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1 服务型海关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海关统计职能研究综述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页
        1.4.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5页
        1.5.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海关统计职能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第16-30页
    2.1 海关统计职能的历史沿革第16-19页
        2.1.1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海关统计职能第16页
        2.1.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海关统计职能第16-17页
        2.1.3 改革开放以来的海关统计职能第17-19页
    2.2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的形成和发展第19-21页
    2.3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的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第21-30页
        2.3.1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2.3.2 问题成因分析第25-30页
第三章 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依据、动力和目标第30-44页
    3.1 理论依据第30-34页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30-31页
        3.1.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1-33页
        3.1.3 治理理论第33-34页
    3.2 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国内外经验第34-38页
        3.2.1 国内经验第34-36页
        3.2.2 国外经验第36-38页
    3.3 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困境、动力和目标第38-44页
        3.3.1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现实困境第38-40页
        3.3.2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动力来源第40-42页
        3.3.3 绍兴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目标定位第42-44页
第四章 公共服务视角下海关统计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第44-58页
    4.1 构建新型海关统计公共服务的新体系第44-51页
        4.1.1 组织再造第44-46页
        4.1.2 流程再造第46-48页
        4.1.3 指标再造第48-49页
        4.1.4 制度再造第49-51页
    4.2 加强海关统计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建设第51-55页
        4.2.1 决策机制第51-52页
        4.2.2 生产和供给机制第52-53页
        4.2.3 监督和评估机制第53-54页
        4.2.4 人才机制第54-55页
    4.3 重塑海关统计公共服务的组织文化第55-58页
结束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域性文化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江苏南沙镇为例
下一篇:基层年轻党政干部培养机制重构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