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一、创新 | 第15-16页 |
二、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营改增”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提出 | 第17-18页 |
一、营业税 | 第17页 |
二、可抵扣的营业税 | 第17页 |
三、增值税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动因及意义 | 第18-20页 |
一、施行“营改增”的动因 | 第18页 |
二、“营改增”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三节 “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情况 | 第20-25页 |
一、“营改增”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二、“营改增”试点运行概况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融资租赁行业在我国的概况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一、从营业税到增值税 | 第27-29页 |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 第29页 |
三、企业所得税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营改增”后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 | 第30-34页 |
一、“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业的积极影响 | 第30-31页 |
二、“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业的税负变化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营改增”对安徽X租赁有限公司的影响分析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安徽X租赁有限公司执行“营改增”新政简介 | 第34-35页 |
一、“营改增”后有形动产租赁增值税计缴方法 | 第34-35页 |
二、融资租赁业务从属营业税部分的计缴方法(具体包含2012年 10月1日前所签合同和2012年 10月1日后签订的非有形动产租赁合同) | 第35页 |
三、目前融资租赁业务所享受的财税优惠政策 | 第35页 |
四、X公司“即征即退”获得退税情况 | 第35页 |
第二节 “营改增”对X公司的影响 | 第35-40页 |
一、X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 第35-36页 |
二、对X公司实际税负的计算分析 | 第36-39页 |
三、X企业“营改增”前后整体税负变化的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执行“营改增”新政过程中X公司遇到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营改增”对X公司业务和管理方面的积极影响 | 第40页 |
二、X公司在执行“营改增”新政中面临的困难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第一节 “营改增”新政在执行时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部分企业无法享受“即征即退”的退税优惠 | 第42页 |
二、售后回租业务中尚存疑问 | 第42-43页 |
三、抵扣链条不完整 | 第43页 |
四、部分融资租赁企业遵从成本增加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优化“营改增”期间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 第44-47页 |
一、加大“即征即退”的力度,简化返还的操作流程 | 第44-45页 |
二、对售后回租方面的建议 | 第45页 |
三、扩大融资租赁改革范围,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5页 |
四、统一明确有关税收政策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不足 | 第47-49页 |
一、总结 | 第47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