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法解释学方法 | 第12页 |
1.3.2 实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14页 |
1.4.1 提出健康权是基本人权之一 | 第12-13页 |
1.4.2 构建我国公民健康权法律保障体系 | 第13-14页 |
第2章 健康权的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2.1 健康与健康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1 健康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健康权的概念 | 第15页 |
2.2 健康权的内容 | 第15-17页 |
2.2.1 健康维护权 | 第15-16页 |
2.2.2 劳动能力 | 第16-17页 |
2.2.3 健康支配权 | 第17页 |
2.3 健康权与生命权等人权的关系 | 第17-20页 |
2.3.1 健康权与生命权 | 第17-18页 |
2.3.2 健康权与社会保障权 | 第18页 |
2.3.3 健康权与享有适当的生活水准权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公民健康权的法律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3.1 我国公民健康权的法律保障现状 | 第20-21页 |
3.1.1 宪法 | 第20页 |
3.1.2 民法 | 第20页 |
3.1.3 刑法 | 第20-21页 |
3.1.4 行政法 | 第21页 |
3.1.5 其他相关法律 | 第21页 |
3.2 我国公民健康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3.2.1 健康权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21-22页 |
3.2.2 健康权基本内容不清 | 第22页 |
3.2.3 健康权保障法律、法规中有冲突 | 第22-23页 |
3.2.4 政府保障健康权的法律职责不清、法律依据不足 | 第23-24页 |
3.2.5 特殊群体的健康权法律保障不完善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际社会对健康权法律保障介绍 | 第25-32页 |
4.1 国际和区域层面对于健康权的立法规定 | 第25-27页 |
4.1.1 国际层面上的健康权的立法规定 | 第25-26页 |
4.1.2 区域层面的健康权的立法规定 | 第26-27页 |
4.2 关于健康权是否可诉的理论争议 | 第27-28页 |
4.2.1 健康权可诉的否定理由 | 第27页 |
4.2.2 健康权可诉的肯定理由 | 第27-28页 |
4.3 国际社会保障健康权的主要方式 | 第28-30页 |
4.3.1 通过报告程序保障健康权 | 第29页 |
4.3.2 通过中诉制度来实现健康权的司法救济 | 第29-30页 |
4.3.3 通过自由权来实现健康权的司法救济 | 第30页 |
4.4 一些国家健康权法律保护介绍 | 第30-32页 |
4.4.1 加拿大健康权的法律保障 | 第30-31页 |
4.4.2 美国健康权的法律保障 | 第31-3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民健康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32-38页 |
5.1 立法上的完善 | 第32-34页 |
5.1.1 明确健康权的法律地位 | 第32页 |
5.1.2 确认健康权的基本内容 | 第32-33页 |
5.1.3 统一卫生立法 | 第33-34页 |
5.2 具体制度的建构 | 第34-36页 |
5.2.1 建立覆盖全民的健康权法律保障体系 | 第34页 |
5.2.2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 第34-35页 |
5.2.3 建立覆盖全民的环境卫生法律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5.2.4 完善对特殊群体健康权的法律保护制度 | 第36页 |
5.3 完善法律救济方式 | 第36-38页 |
5.3.1 建立宪法救济制度 | 第36页 |
5.3.2 完善民法救济制度 | 第36-37页 |
5.3.3 完善刑法救济制度 | 第37页 |
5.3.4 完善行政法救济制度 | 第37-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39页 |
6.1 论文写作意义 | 第38页 |
6.2 健康权法律保障前景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