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 | 第11-16页 |
一、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11-13页 |
(一)马克思自然观理论 | 第11-12页 |
(二)法兰克福学派理论 | 第12页 |
(三)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 | 第12-13页 |
二、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13-16页 |
(一)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大发展 | 第13-14页 |
(二)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 | 第14-15页 |
(三)全球范围内绿色运动兴起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6-24页 |
一、从生态学维度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 第16-19页 |
(一)协作与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 第16-17页 |
(二)自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 第17-18页 |
(三)文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第18-19页 |
二、从生态学维度重构资本主义 | 第19-22页 |
(一)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 | 第19页 |
(二)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 | 第19-20页 |
(三)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持续性 | 第20-22页 |
三、从生态学维度重构社会主义 | 第22-24页 |
(一)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结合具有可能性 | 第22-23页 |
(二)生态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评价及其现实启示 | 第24-36页 |
一、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 第24-27页 |
(一)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自然和文化地位 | 第24-25页 |
(二)以新的生态学视角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 第25-26页 |
(三)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形式 | 第26-27页 |
二、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 第27-32页 |
(一)无视马克思理论中也存在自然生产力思想 | 第27-28页 |
(二)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认识不足 | 第28-31页 |
(三)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空想性 | 第31-32页 |
三、奥康纳生态马克思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32-36页 |
(一)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原则有效结合的生态和谐经济 | 第32-33页 |
(二)构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态和谐政治 | 第33-34页 |
(三)构建新型市场经济下的生态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