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7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司马迁好“奇”审美倾向的内涵 | 第10-13页 | 
| 一、先秦时代关于“奇”这一概念的内涵 | 第10-11页 | 
| 二、司马迁好“奇”的具体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司马迁好“奇”的审美倾向在《史记》中的具体体现 | 第13-28页 | 
| 一、司马迁好“奇”在《史记》奇人描写上的具体体现 | 第13-19页 | 
| (一)项羽身上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3-14页 | 
| (二)韩信身上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4-16页 | 
| (三) 荆轲身上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6-17页 | 
| (四) 屈原身上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7-18页 | 
| (五) 范蠡身上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8-19页 | 
| 二、司马迁好“奇”在《史记》奇谋描写上的具体体现 | 第19-21页 | 
| (一) 背水一战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19-20页 | 
| (二) 四面楚歌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0页 | 
| (三) 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0-21页 | 
| (四) 马陵之战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1页 | 
| 三、司马迁好“奇”在《史记》奇业描写上的具体体现 | 第21-28页 | 
| (一) 刘邦的千秋霸业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2-24页 | 
| (二) 勾践的卧薪尝胆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4-25页 | 
| (三) 陈涉的首义亡秦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5-26页 | 
| (四) 苏秦的发愤成侯所体现的司马迁好“奇”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司马迁好“奇”这一美学倾向的成因 | 第28-37页 | 
|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一)楚国文化传统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二) 楚辞的影响 | 第29-30页 | 
| 1、浪漫主义的传统所带来的影响 | 第29-30页 | 
| 2、光怪陆离、极尽奇语的文学风格所带来的影响 | 第30页 | 
| 二、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的影响 | 第30-33页 | 
| (一) 司马谈尤嗜黄老之学所带来的影响 | 第31页 | 
| (二) 司马谈的平生之志所带来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三) 司马谈对司马迁的期望所带来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三、司马迁自身壮游经历的影响 | 第33页 | 
| 四、司马迁所处时代及个人遭际的影响 | 第33-37页 | 
| (一)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帝国时代背景的影响 | 第33-35页 | 
| 1、英雄主义的时代氛围所带来的影响 | 第34页 | 
| 2、人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风尚所带来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二)奇伟丈夫被施宫刑的屈辱遭遇的影响 | 第35-37页 | 
| 1、为完成奇业而忍辱苟活的动力给予司马迁的精神影响 | 第35页 | 
| 2、以古人勉励自己建不世奇功的决心给予司马迁的信念影响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后世对于司马迁好“奇”的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7-44页 | 
| 一、魏晋风度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7-39页 | 
| (一)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文学风格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7-38页 | 
| (二)竹林七贤出凡脱俗、傲世独存的人格秉性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8-39页 | 
| 二、盛唐诗风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9-41页 | 
| (一)李白奇异卓特的诗歌风貌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39-40页 | 
| (二)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标准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0-41页 | 
| 三、《红楼梦》之“奇文”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1-44页 | 
| (一)人物之“奇”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1-42页 | 
| 1、贾宝玉的形象之奇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1页 | 
| 2、王熙凤的形象之奇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1-42页 | 
| (二)行文之“奇”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2-44页 | 
| 1、“将真事隐去,作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2页 | 
| 2、“述世人难容之事,发奇伟峻洁之情”的思想内涵对这一审美倾向的传承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