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前言 | 第12-15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5-3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1.1 人群来源 | 第15页 |
2.1.2 样本量估计 | 第15页 |
2.2 样本采集 | 第15页 |
2.3 问卷调查 | 第15-17页 |
2.4 GBS的分离和鉴定 | 第17-18页 |
2.4.1 增菌培养 | 第17页 |
2.4.2 溶血试验 | 第17页 |
2.4.3 触酶试验和革兰染色 | 第17-18页 |
2.4.4 CAMP试验 | 第18页 |
2.5 GBS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18-20页 |
2.5.1 药敏纸片选取 | 第18-19页 |
2.5.2 操作步骤 | 第19-20页 |
2.5.3 多重耐药状态 | 第20页 |
2.6 GBS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0页 |
2.7 GBS的血清分型鉴定 | 第20-23页 |
2.8 GBS的MLST分型鉴定 | 第23-25页 |
2.9 GBS的耐药基因检测 | 第25-27页 |
2.10 GBS的毒素基因检测 | 第27-29页 |
2.11 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11.1 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11.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11.3 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12 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3. 结果 | 第31-52页 |
3.1 人群GBS的携带情况 | 第31页 |
3.2 人群携带GBS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3.2.1 人口学特征对GBS携带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3.2.2 个人生活习惯对GBS携带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3.2.3 孕期疾病及用药史对GBS携带的影响分析 | 第33页 |
3.2.4 既往妊娠分娩史对GBS携带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3.2.5 孕妇人群GBS携带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第34-35页 |
3.3 GBS的耐药性分析 | 第35-38页 |
3.3.1 GBS的耐药水平 | 第35-36页 |
3.3.2 菌株多重耐药状态 | 第36页 |
3.3.3 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 | 第36-38页 |
3.4 GBS的分子特征 | 第38-40页 |
3.4.1 血清型分型 | 第38页 |
3.4.2 MLST分型 | 第38-39页 |
3.4.3 毒素基因携带情况 | 第39-40页 |
3.5 GBS血清分型与MLST分型的关联性分析 | 第40-42页 |
3.6 不同血清分型GBS菌株的特征分析 | 第42-45页 |
3.6.1 不同血清分型GBS菌株的耐药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3.6.2 不同血清分型GBS菌株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3.6.3 不同血清分型GBS菌株的毒素基因分析 | 第44-45页 |
3.7 不同MLST分型GBS菌株的特征分析 | 第45-52页 |
3.7.1 不同MLST分型GBS菌株的耐药情况分析 | 第45-47页 |
3.7.2 不同MLST分型GBS菌株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析 | 第47-49页 |
3.7.3 不同MLST分型GBS菌株的毒素基因分析 | 第49-52页 |
4. 讨论 | 第52-60页 |
4.1 GBS菌株的流行水平 | 第52页 |
4.2 GBS携带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4.3 GBS菌株的耐药情况 | 第54-56页 |
4.4 GBS菌株的分子特征 | 第56-57页 |
4.5 不同分子型别GBS菌株的毒素及耐药特征 | 第57-58页 |
4.6 不足之处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综述 B族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 第65-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与接收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