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流行病学与防疫论文--预防接种、计划免疫、药物预防论文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前言第12-16页
    1 流动儿童的概念和现状第12-13页
    2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情况第13页
    3 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第13-14页
    4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原因第14页
    5 网格化管理第14-16页
第一部分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查漏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第16-1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页
        1.1 系统设计第16页
        1.2 相关标准第16页
        1.3 职责分工第16页
    2 结果第16-18页
        2.1 系统使用第16-17页
        2.2 系统操作步骤第17页
        2.3 系统功能第17页
        2.4 系统特点第17-18页
    3 讨论第18-19页
第二部分 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网格化管理第19-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1.1 干预对象第19页
        1.2 方法第19-21页
        1.3 其它干预措施第21页
        1.4 资料来源第21页
        1.5 质量控制第21页
        1.6 判断标准第21-22页
        1.7 数据分析第22页
    2 结果第22-27页
        2.1 干预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第22-23页
        2.2 干预开展的基本情况第23-24页
        2.3 龙东社区干预后儿童预防接种率变化情况第24-27页
    3 讨论第27-30页
第三部分 学生查验证及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第30-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1.1 对象第30页
        1.2 方法第30-31页
        1.3 资料来源第31页
        1.4 质量控制第31页
        1.5 判断标准第31页
        1.6 数据分析第31-32页
    2 结果第32-35页
        2.1 一般情况第32页
        2.2 干预组前后学生各疫苗预防接种率比较第32-33页
        2.3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前后学生各疫苗预防接种率比较第33-34页
        2.4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前后学生各疫苗预防接种率比较第34-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第四部分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第37-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1.1 对象第37页
        1.2 方法第37页
        1.3 样本量估计第37页
        1.4 数据分析第37页
    2 结果第37-40页
        2.1 一般情况第37-39页
        2.2 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及对儿童免疫接种态度情况第39页
        2.3 获取和希望获取预防接种知识途径第39页
        2.4 儿童接种预约通知方式和接种困难第39-40页
        2.5 影响因素分析第40页
    3 讨论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综述第49-57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附录 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及监护人情况调查表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MP-9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
下一篇:深圳部分孕妇B族链球菌的携带及表型、分子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