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2 重庆山地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水源水中铁、锰的来源与危害 | 第13-16页 |
1.2.1 含铁锰水源水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2 水源水中铁、锰的存在形态 | 第14-15页 |
1.2.3 含铁锰水源水的危害 | 第15-16页 |
1.3 含铁、锰水源水的处理方法 | 第16-21页 |
1.3.1 自然氧化法 | 第16页 |
1.3.2 接触氧化法 | 第16-17页 |
1.3.3 生物法 | 第17-18页 |
1.3.4 药剂氧化法 | 第18-21页 |
1.4 超滤膜技术在处理含铁、锰水源水中的研究与运用 | 第21-23页 |
1.4.1 超滤膜技术简介 | 第21-22页 |
1.4.2 超滤膜技术在除铁、除锰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 第27-35页 |
2.1 预氧化剂的选择 | 第27页 |
2.2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27-32页 |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7-29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29-31页 |
2.2.3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2.3 铁锰水样的配置 | 第32-33页 |
2.3.1 含铁水样的配置 | 第32页 |
2.3.2 含锰水样的配置 | 第32-33页 |
2.3.3 含铁、锰共存水样的配置 | 第33页 |
2.4 实验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预氧化除铁除锰工艺研究 | 第35-61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重庆山地农村铁锰水调研 | 第36-37页 |
3.3 预氧化除铁工艺研究 | 第37-48页 |
3.3.1 氧化剂投加量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2 pH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预氧化时间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5 预氧化温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6 预氧化除铁工艺优选 | 第46-48页 |
3.4 预氧化除锰工艺研究 | 第48-60页 |
3.4.1 氧化剂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2 pH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3 预氧化时间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4 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5 预氧化温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6 预氧化除锰工艺优选 | 第57-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预处理除铁除锰共存水工艺研究 | 第61-75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预氧化除铁锰共存水工艺研究 | 第61-68页 |
4.2.1 氧化剂投加量对共存铁锰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2 pH对共存铁锰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3 混凝剂投加量对共存铁锰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4 预氧化除铁锰共存水工艺优选 | 第65-68页 |
4.3 预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含铁锰水工艺研究 | 第68-71页 |
4.3.1 组合工艺对含铁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2 组合工艺对含锰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3 组合工艺对铁锰共存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 预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应用前景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