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关于“三公经费”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三公经费”透明度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简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和核心问题 | 第16-19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3.3 核心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三公经费”公开的理论与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2.1“三公经费”公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3页 |
2.1.1“三公经费”公开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1.2“三公经费”公开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2.2“三公经费”公开的阶段划分 | 第23-24页 |
2.2.1 初步公开阶段(2011 年) | 第23-24页 |
2.2.2 深入公开阶段(2012-2013 年) | 第24页 |
2.2.3 全面公开阶段(2014-2015 年) | 第24页 |
2.3“三公经费”公开的成效和问题 | 第24-28页 |
2.3.1 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24-26页 |
2.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3 江西省县级政府“三公经费”透明度评估 | 第28-43页 |
3.1 江西省“三公经费”公开现状 | 第28-30页 |
3.1.1 公开概况 | 第28-29页 |
3.1.2“三公经费”透明度 | 第29-30页 |
3.2 县级政府“三公经费”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第30-34页 |
3.2.1 构建原则 | 第30页 |
3.2.2 指标选取与评分方法 | 第30-31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3 县级政府“三公经费”透明度的因子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因子分析原理 | 第34-35页 |
3.3.2 因子分析过程 | 第35-36页 |
3.3.3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6-38页 |
3.4 J、X和S县的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3.4.1 指标得分对比 | 第38-39页 |
3.4.2 因子指数对比 | 第39页 |
3.5 深层原因探究 | 第39-43页 |
3.5.1 法律规范尚未建立 | 第39-40页 |
3.5.2 思想观念依旧固化 | 第40-41页 |
3.5.3 制度机制存在不足 | 第41页 |
3.5.4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 第41-43页 |
4 提升县级政府“三公经费”透明度的若干思考 | 第43-48页 |
4.1 筑牢“三公经费”透明度提升的思想基础 | 第43-44页 |
4.1.1 引导政府官员转变为官理念 | 第43页 |
4.1.2 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主动意识 | 第43-44页 |
4.2 强化“三公经费”透明度提升的制度执行 | 第44-46页 |
4.2.1 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 第44-45页 |
4.2.2 强化“三公经费”公开约束 | 第45-46页 |
4.3 构建“三公经费”透明度提升的保障体系 | 第46-48页 |
4.3.1 完善法律支撑体系 | 第46页 |
4.3.2 加强公开渠道建设 | 第46-48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