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城镇化模式的优化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导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20页
        1.2.1 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城镇化建设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型城镇化的逻辑关系第18-19页
        1.2.4 综述评述第19-2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2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22-3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6页
        2.1.1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第22-23页
        2.1.2 城镇化及其模式第23-25页
        2.1.3 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关联第25-26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第26-32页
        2.2.1 公共品第26-27页
        2.2.2 转移支付第27-28页
        2.2.3 城镇化和均等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2页
3 不同模式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一般分析第32-58页
    3.1 东部模式——以广东模式为例第32-40页
        3.1.1 广东城镇化发展状况第32-37页
        3.1.2 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37-40页
    3.2 中部模式——以江西模式为例第40-48页
        3.2.1 江西城镇化发展状况第40-46页
        3.2.2 江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46-48页
    3.3 西部模式——以四川模式为例第48-58页
        3.3.1 四川城镇化发展状况第49-54页
        3.3.2 四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54-58页
4 不同模式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第58-74页
    4.1 实证方法简介第58页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58-62页
        4.2.1 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59-60页
        4.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60-62页
    4.3 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互动性分析第62-72页
        4.3.1 平稳性检验第62-64页
        4.3.2 协整性检验第64-67页
        4.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67-68页
        4.3.4 脉冲响应分析第68-72页
    4.4 基本结论与评价第72-74页
5 新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的优化及对策建议第74-85页
    5.1 新型城镇化模式优化的目标与原则第74-77页
        5.1.1 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第74-76页
        5.1.2 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模式优化的原则第76-77页
    5.2 以内涵建设为基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第77-80页
        5.2.1 充分认识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第77-79页
        5.2.2 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与转移人口的引导第79-80页
    5.3 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抓手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第80-85页
        5.3.1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第80-81页
        5.3.2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第81-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及财政对策的研究--基于不同城镇化模式的视角
下一篇:江西省县级政府“三公经费”透明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