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 第14-20页 |
2.1“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 第14-16页 |
2.1.1“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2.1.2“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 第15页 |
2.1.3“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 第15-16页 |
2.2 政府财政能力 | 第16-17页 |
2.2.1 政府财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 第16页 |
2.2.2 政府财政能力的综合评价 | 第16-17页 |
2.3“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与县级政府财政能力 | 第17-18页 |
2.4 简述与研究问题 | 第18-20页 |
2.4.1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2.4.2 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3 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概况 | 第20-27页 |
3.1 改革缘起 | 第20-21页 |
3.1.1 改革的内在推动力 | 第20-21页 |
3.1.2 改革的外在推动力 | 第21页 |
3.2 改革阶段 | 第21-24页 |
3.2.1“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阶段 | 第22-23页 |
3.2.2“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阶段 | 第23-24页 |
3.3 改革试点现状 | 第24-27页 |
3.3.1 经济实力:总量提升,增速减缓 | 第24-25页 |
3.3.2 管理能力:效率增强,压力增大 | 第25-27页 |
4 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 第27-41页 |
4.1 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7页 |
4.1.2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 第27-29页 |
4.2 县级政府财政能力的因子分析 | 第29-35页 |
4.2.1 因子分析过程 | 第29-33页 |
4.2.2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4.3 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4.3.1 试点县(市)前后的对比 | 第35-36页 |
4.3.2 试点县(市)与非试点县(市)的对比 | 第36-37页 |
4.3.3 试点县(市)之间的对比 | 第37-38页 |
4.4 试点初期的“退步效应”及原因解释 | 第38-41页 |
4.4.1 试点初期“退步效应”的表现 | 第38页 |
4.4.2“退步效应”出现的原因 | 第38-41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1-46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41-4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5.2.1 推动财政能力强的县(市)进入试点行列 | 第42-43页 |
5.2.2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配套内容 | 第43-44页 |
5.2.3 强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保障力量 | 第44页 |
5.3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