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其他燃料的内燃机论文

米勒循环技术在16V190燃气发动机上的理论分析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国内外燃气发动机的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 16V190燃气发动机分析第14-16页
    1.4 米勒循环技术原理和应用研究第16-20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16V190燃气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的搭建第22-37页
    2.1 发动机仿真基本理论与方法第22-23页
    2.2 燃气发动机总体结构与试验数据第23-26页
    2.3 关键试验数据分析第26-29页
        2.3.1 过量空气系数的分析第26-28页
        2.3.2 燃烧放热率的分析第28-29页
        2.3.3 燃气消耗率的分析第29页
    2.4 一维仿真模型的搭建与计算条件第29-33页
        2.4.1 一维仿真模型的搭建第29-30页
        2.4.2 一维仿真模型的计算条件第30-33页
    2.5 一维仿真模型的验证第33-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米勒循环燃气发动机验证第37-44页
    3.1 米勒循环发动机的选型第37-38页
    3.2 米勒循环发动机的运行数据采集第38-40页
    3.3 米勒循环发动机的仿真模型参数设定第40-41页
    3.4 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16V190燃气发动机的米勒循环设计参数优化第44-54页
    4.1 米勒循环参数设计第44-45页
    4.2 米勒正时对16V190燃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45-50页
        4.2.1 米勒正时对涡轮增压系统匹配要求第45-46页
        4.2.2 米勒正时对充气效率的影响第46-47页
        4.2.3 米勒正时对发动机热效率的影响第47-48页
        4.2.4 米勒正时对压气机出口温度/压力和压比的影响第48-49页
        4.2.5 米勒正时对排气温度的影响第49页
        4.2.6 米勒正时对缸内峰值压力的影响第49-50页
    4.3 点火提前角对16V190米勒循环燃气发动机的影响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16V190米勒循环燃气发动机凸轮型线设计第54-62页
    5.1 凸轮型线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第54页
    5.2 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第54-57页
    5.3 计算结果分析第57-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4页
    6.1 全文总结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用非线性负荷谐波模型及集合效应研究
下一篇:高强化柴油机锻钢活塞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