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金属-有机超分子 | 第10-14页 |
1.1.1 金属-有机超分子立体结构 | 第11-13页 |
1.1.2 金属-有机超分子的自组装 | 第13-14页 |
1.2 氢化酶的铁、钴模拟物在放氢方面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铁-铁氢化酶模拟物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2 钴的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光催化制氢体系应用 | 第16-20页 |
1.3 均相光催化放氢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3.1 光催化制氢体系的主要模型和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1.3.2 均相制氢中光敏剂的发展 | 第21-23页 |
1.3.3 均相光催化中涉及的光化学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1.4 建立光催化体系应注意条件 | 第24-25页 |
1.5 选题背景与研究依据 | 第25-27页 |
2 钴的单核配合物Co-ZL1的合成及放氢研究 | 第27-42页 |
2.1 概论 | 第27-28页 |
2.2 配体ZL1的合成路线 | 第2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3.1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2.3.2 Co-ZL1的合成步骤 | 第28-29页 |
2.3.3 荧光淬灭和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29-30页 |
2.3.4 光催化制氢实验测试 | 第30-32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4.1 Co-ZL 1的晶体结构 | 第32-34页 |
2.4.2 光敏剂的荧光淬灭曲线 | 第34-36页 |
2.4.3 Co-ZL1相关电化学性质 | 第36页 |
2.4.4 不同条件对放氢效果的影响 | 第36-40页 |
2.4.5 催化体系失活原因的探索 | 第40-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钴的双核及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及放氢性质 | 第42-55页 |
3.1 概论 | 第42-43页 |
3.2 配体ZL2和ZL3的合成路线 | 第43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3页 |
3.3.2 Co-ZL2的合成步骤 | 第43-45页 |
3.3.3 Co-ZL3的合成步骤 | 第45页 |
3.3.4 Co-ZL2和Co-ZL3的荧光与电化学测试 | 第45-46页 |
3.3.5 Co-ZL2和Co-ZL3光催化放氢实验测试 | 第46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46-54页 |
3.4.1 Co-ZL2的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3.4.2 关于Co-ZL2放氢性质的研究 | 第49-51页 |
3.4.3 Co-ZL3的表征 | 第51-52页 |
3.4.4 Co-ZL3光催化放氢性质的研究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A 实验相关部分谱图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