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浑河沉积物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测定方法对比研究以及风险评价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3页
1 引言第13-15页
2 研究背景第15-35页
    2.1 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第15-23页
        2.1.1 生物可利用性的定义第15-16页
        2.1.2 生物可利用性的测定方法第16-18页
        2.1.3 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第18-23页
    2.2 多环芳烃的性质、来源和毒性第23-27页
        2.2.1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第23-25页
        2.2.2 多环芳烃的来源第25-26页
        2.2.3 多环芳烃的毒性第26-27页
    2.3 邻苯二甲酸酯的性质、来源和毒性第27-30页
        2.3.1 邻苯二甲酸酯的理化性质第27-29页
        2.3.2 邻苯二甲酸酯的来源第29-30页
        2.3.3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第30页
    2.4 苯系物的性质、来源和毒性第30-32页
        2.4.1 苯系物的理化性质第31页
        2.4.2 苯系物的来源第31页
        2.3.3 苯系物的毒性第31-32页
    2.5 研究区域污染概况第32-33页
    2.6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33-35页
        2.6.1 课题来源第33页
        2.6.2 研究目的第33-34页
        2.6.3 研究内容第34-35页
3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测定第35-43页
    3.1 采样点的选取与样品的采集第35-36页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3.3 样品的预处理和测定第37-43页
        3.3.1 索氏提取法第37页
        3.3.2 连续提取法第37-38页
        3.3.3 被动采样法第38-39页
        3.3.4 蚯蚓富集法第39页
        3.3.5 样品的测定与数据处理第39-43页
4 浑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对比研究第43-59页
    4.1 浑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分布情况对比第43-44页
    4.2 浑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不同测定方法的对比与分析第4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5 浑河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对比研究第59-73页
    5.1 浑河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分布情况对比第60-61页
    5.2 浑河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不同测定方法的对比与分析第61-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3页
6 浑河沉积物中苯系物的测定方法对比研究第73-87页
    6.1 浑河沉积物中苯系物总量分布情况对比第74-75页
    6.2 浑河沉积物中苯系物不同测定方法的对比与分析第75-84页
    6.3 本章小结第84-87页
7 浑河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分布以及污染情况第87-103页
    7.1 目标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以及污染情况第87-92页
    7.2 目标有机污染物在水相(孔隙水)中的分布以及污染情况第92-100页
    7.3 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第100-101页
    7.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8 浑河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第103-121页
    8.1 评价方法介绍第103-106页
        8.1.1 沉积物质量基准法第103页
        8.1.2 可能影响浓度商值法(PEC-Q)第103-104页
        8.1.3 暴露风险计算法第104-105页
        8.1.4 危害商值法风险评价第105-106页
    8.2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第106-112页
        8.2.1 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毒性效应第106-107页
        8.2.2 应用可能影响浓度商值法(PEC-Q)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毒性发生概率第107-108页
        8.2.3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PAHs暴露风险评价第108-111页
        8.2.4 应用危害商值法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毒性风险第111-112页
    8.3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风险评价第112-116页
        8.3.1 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Es的毒性效应第112-113页
        8.3.2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PAEs暴露风险评价第113-115页
        8.3.3 应用危害商值法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孔隙水中PAEs的生态毒性风险第115-116页
    8.4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苯系物的风险评价第116-118页
    8.5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9 结论与建议第121-125页
    9.1 结论第121-124页
    9.2 建议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13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T轴重机车主要部件试验模态分析的研究
下一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SNAD)-SBR组合工艺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