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14-27页 |
1.2.1 面心立方金属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 | 第14-19页 |
1.2.2 面心立方金属晶体的疲劳位错结构 | 第19-22页 |
1.2.3 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 | 第22-25页 |
1.2.4 层错能对力学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25-2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 循环变形试验 | 第30-31页 |
2.3 退火实验 | 第31-32页 |
2.3.1 铜单晶体疲劳后的退火试验 | 第31页 |
2.3.2 Cu-16at.%Al合金和粗晶纯铝疲劳后的退火试验 | 第31-32页 |
2.4 实验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2.4.1 金相观察 | 第32-33页 |
2.4.2 材料表面形貌的SEM观察 | 第33页 |
2.4.3 表面位错结构观察的SEM-ECC技术 | 第33-34页 |
2.4.4 位错结构的TEM观察 | 第34页 |
2.5 DSC实验 | 第34-36页 |
第3章 铜单晶体疲劳位错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 第36-56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 第36-37页 |
3.3 疲劳位错结构的观察 | 第37-46页 |
3.3.1 疲劳位错结构的SEM-ECC观察 | 第37-41页 |
3.3.2 疲劳位错结构的TEM观察 | 第41-46页 |
3.4 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6-54页 |
3.4.1 不同温度退火后位错结构的SEM-ECC观察 | 第46-49页 |
3.4.2 不同温度退火后位错结构的TEM观察 | 第49-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Cu-16at.%Al多晶体疲劳位错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 第56-76页 |
4.1 前言 | 第5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6-74页 |
4.2.1 Cu-16at.%Al合金多晶体初始金相组织观察 | 第56-57页 |
4.2.2 循环应力响应曲线 | 第57-58页 |
4.2.3 表面形貌的SEM观察 | 第58-60页 |
4.2.4 恒总应变幅疲劳位错结构的TEM观察 | 第60-64页 |
4.2.5 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4-73页 |
4.2.6 DSC 分析 | 第73-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粗晶纯铝多晶体疲劳位错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 第76-87页 |
5.1 前言 | 第7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6-86页 |
5.2.1 粗晶纯铝金相观察及疲劳条件 | 第76-77页 |
5.2.2 粗晶铝疲劳后表面形貌的SEM观察 | 第77-79页 |
5.2.3 疲劳位错结构的TEM观察 | 第79-80页 |
5.2.4 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0-85页 |
5.2.5 DSC 分析 | 第85-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