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 第二章 研究过程及方法 | 第21-26页 |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页 |
| 2.2 样地设置和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2.2.1 实验区设置 | 第21-23页 |
| 2.2.2 调查方法 | 第23页 |
| 2.2.3 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 2.3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水源涵养林地上部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26-44页 |
| 3.1 乔木层碳储量 | 第26-38页 |
| 3.1.1 乔木层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30页 |
| 3.1.2 乔木层碳储量年际变化特征 | 第30-33页 |
| 3.1.3 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年际变化特征 | 第33-36页 |
| 3.1.4 乔木层碳储量与胸高断面积年际变化关系 | 第36-38页 |
| 3.2 灌木层碳储量 | 第38-39页 |
| 3.3 更新层及草本层碳储量 | 第39-41页 |
| 3.4 讨论 | 第41-42页 |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水源涵养林枯枝落叶层及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44-61页 |
| 4.1 枯枝落叶层碳储量 | 第44-45页 |
| 4.2 植物根系碳储量 | 第45-47页 |
| 4.3 土壤碳矿化及其碳储量 | 第47-53页 |
| 4.3.1 土壤碳矿化 | 第47-48页 |
| 4.3.2 土壤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2页 |
| 4.3.3 表层土碳储量年际变化特征 | 第52-53页 |
| 4.4 讨论 | 第53-59页 |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不足 | 第61-65页 |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 5.2 不足 | 第62-63页 |
| 5.3 建议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