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红叶杨和竹柳的抗寒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红叶杨和竹柳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1 红叶杨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2 竹柳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生物膜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4-16页
        1.2.2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6页
        1.2.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6-17页
        1.2.4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7-18页
        1.2.5 保护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8页
        1.2.6 植物恢复生长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第18-19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0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0页
    2.3 指标测定方法第20-24页
        2.3.1 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第20-21页
        2.3.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方法第21页
        2.3.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第21-22页
        2.3.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第22-23页
        2.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第23页
        2.3.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方法第23-24页
        2.3.7 枝条恢复生长测定方法第24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3页
    3.1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5-28页
    3.2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28-30页
    3.3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4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1-33页
    3.5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33-36页
    3.6 低温胁迫对红叶杨和竹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36-38页
    3.7 红叶杨和竹柳的抗寒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第38-39页
    3.8 红叶杨和竹柳的测定指标和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3.9 红叶杨和竹柳枝条恢复生长分析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6页
    4.1 测定指标与抗寒性研究的关系第43页
    4.2 细胞膜与抗寒性研究的关系第43-44页
    4.3 质膜过氧化作用与抗寒性研究的关系第44页
    4.4 细胞内保护物质与抗寒性研究的关系第44-45页
    4.5 保护酶与抗寒性研究的关系第45-46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6-48页
    5.1 结论第46-47页
    5.2 建议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作者简介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2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分析
下一篇:梨小食心虫诱捕器筛选及套袋技术集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