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抗病、优质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种质材料的选育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8页
    1 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概况第9-17页
        1.1 小麦族植物基因资源第9-10页
        1.2 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途径第10-12页
        1.3 易位的产生第12-17页
    2 小麦中异源染色质鉴定与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7-28页
        2.1 形态标记第17-18页
        2.2 细胞学标记第18-19页
            2.2.1 核型分析第18页
            2.2.2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析第18页
            2.2.3 染色体分带第18-19页
        2.3 生化标记第19-20页
        2.4 染色体原位杂交第20-21页
        2.5 分子标记第21-26页
            2.5.1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21-24页
            2.5.2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和标记外源染色质第24-25页
            2.5.3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目的基因第25-26页
            2.5.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26页
        2.6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提高外源染色质鉴定和基因定位的准确性第26-28页
    3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第28-34页
        3.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有效性评价第28-33页
        3.2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第33页
        3.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第33-34页
    4 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第34页
    5 论文立题依据第34-3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8-47页
    1 供试材料第38页
    2 试验方法第38-47页
        2.1 远缘杂交及组织培养第38-39页
        2.2 细胞学观察第39页
            2.2.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观察第39页
            2.2.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第39页
            2.2.3 染色体Giemsa C-分带第39页
        2.3 染色体脆性位点观察第39-40页
        2.4 籽粒蛋白含量测定第40页
        2.5 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第40-42页
            2.5.1 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第40-41页
            2.5.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41-42页
        2.6 总DNA的提取及质量和浓度检测第42-43页
        2.7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43-45页
        2.8 SCAR-PCR分析第45-46页
        2.9 抗病性鉴定第46页
        2.10 辐射处理第46-4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7-67页
    1 Brdu诱导黑麦、簇毛麦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第47-48页
    2 CS、CSph1b突变体与簇毛麦杂种F_1、BC_1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第48-55页
        2.1 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回交结实率观察第48-51页
            2.1.1 杂种F_1染色体数第48页
            2.1.2 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第48-49页
            2.1.3 杂种F_1代回交结实率及BC_1植株染色体数目第49-51页
        2.2 小麦与簇毛麦杂种F_1、BC_1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第51-55页
    3 抗白粉病、优质小麦新种质AD134的选育第55-58页
    4 AD134染色体组成的细胞、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第58-62页
        4.1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58页
        4.2 C-带鉴定第58-59页
        4.3 种子醇溶蛋白分析第59-61页
        4.4 SCAR-PCR分子鉴定第61-62页
    5 AD134自交和杂交后代的抗病性鉴定第62页
    6 AD134附加簇毛麦端体染色体传递规律研究第62-63页
        6.1 二体附加簇毛麦端体染色体6VS的自交传递第62页
        6.2 单体附加簇毛麦端体染色体6VS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第62-63页
    7 单体附加簇毛麦染色体臂与小麦遗传背景互作的减数分裂效应第63-67页
第四章 讨论第67-78页
    1 植物染色体脆性位点的初步研究第67-68页
    2 ph1b突变体在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交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第68-70页
        2.1 ph1b突变体在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种F_1染色体配对中的作用第68页
        2.2 利用ph1b对簇毛麦基因进行直接遗传转移的可能性第68-69页
        2.3 ph1b对杂种F1育性的影响第69页
        2.4 2n≥48 BC_1植株产生的可能途径第69-70页
    3 综合多种技术鉴定小麦背景中外源染色质的必要性第70-71页
    4 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种质材料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特点第71-73页
    5 AD134的抗白粉病特性第73-74页
    6 进一步利用AD134创造优质、抗病易位系的策略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7页
英文摘要第97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阿培南(Biapenem)与1,3,4-噁二唑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制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