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生产过程论文--聚合反应过程论文--按方法分论文

均相茂金属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过程研究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英文摘要第8页
目录第12-16页
1 引言第16-19页
    Reference第18-19页
2 文献综述第19-51页
    2.1 茂金属催化剂与间规聚苯乙烯第19-24页
        2.1.1 茂金属催化剂的定义第19-21页
        2.1.2 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的分类第21-22页
        2.1.3 用于间规聚苯乙烯聚合的茂金属催化剂第22-24页
    2.2 间规聚苯乙烯的性能及主要用途第24-25页
        2.2.1 间规聚苯乙烯的性能第24-25页
        2.2.2 间规聚苯乙烯的主要用途第25页
    2.3 苯乙烯间规聚合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第25-30页
        2.3.1 聚合机理第25-28页
        2.3.2 动力学研究第28-30页
        2.3.3 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影响因素第30页
    2.4 间规聚苯乙烯的结晶第30-34页
        2.4.1 同质多晶现象第30-31页
        2.4.2 溶液结晶与相行为第31-33页
        2.4.3 结晶动力学研究第33-34页
        2.4.4 结晶度的测定方法第34页
    2.5 间规聚苯乙烯聚合工艺及聚合反应器第34-41页
        2.5.1 出光石化公司第34-39页
        2.5.2 道化学公司第39页
        2.5.3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第39-40页
        2.5.4 BASF公司第40页
        2.5.5 三星公司第40-41页
    2.6 烯烃均相催化体系的原生聚合物形态第41-42页
    2.7 非均相聚合体系的两相模型第42-45页
    2.8 间规聚苯乙烯的流变研究第45-46页
    2.9 课题的提出第46-47页
    Reference第47-51页
3 聚合方法及表征第51-57页
    3.1 主要原料及精制第51页
        3.1.1 主要化学试剂规格及产地第51页
        3.1.2 试剂精制第51页
    3.2 聚合装置及聚合方法第51-52页
        3.2.1 聚合装置第51-52页
        3.2.2 聚合方法第52页
    3.3 分析测试第52-57页
第一篇第57-120页
    4 聚合转化率和聚合速率第58-68页
        4.1 搅拌桨型与搅拌转速的选择第58-59页
        4.2 茂金属催化剂种类的影响第59-60页
        4.3 茂金属浓度的影响第60页
        4.4 聚合温度的影响第60-62页
        4.5 MAO/Ti的影响第62页
        4.6 TIBA/Ti的影响第62-63页
        4.7 溶剂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第63-67页
            4.7.1 加入己烷的影响第64-66页
            4.7.2 加入戊烷的影响第66页
            4.7.3 加入异辛烷的影响第66-67页
        4.8 小结第67页
        Reference第67-68页
    5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第68-82页
        5.1 聚合过程中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变化第68-72页
            5.1.1 平均分子量第68页
            5.1.2 分子量分布第68-71页
            5.1.3 凝胶、粉体的分子量分布第71-72页
        5.2 操作因素对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72-79页
            5.2.1 茂金属种类的影响第72页
            5.2.2 茂金属浓度的影响第72-73页
            5.2.3 聚合温度的影响第73-74页
            5.2.4 MAO/Ti比的影响第74-75页
            5.2.5 TIBA/Ti比的影响第75-76页
            5.2.6 不同反应器的影响第76-77页
            5.2.7 添加溶剂的影响第77-79页
        5.3 Mark-Houwink方程参数的订定第79-81页
        5.4 小结第81页
        Reference第81-82页
    6 间规聚苯乙烯的结晶第82-96页
        6.1 间规聚苯乙烯的晶型第82-84页
        6.2 聚合过程中的结晶度与结晶速率第84-86页
        6.3 聚合过程中的结晶动力学模型第86-88页
        6.4 聚合对sPS结晶的影响第88-94页
            6.4.1 聚合速率的影响第88-89页
            6.4.2 搅拌的影响第89-91页
            6.4.3 其它聚合条件的影响第91-94页
        6.5 小结第94页
        Reference第94-96页
    7 原生态sPS的颗粒形态第96-104页
        7.1 间规聚苯乙烯凝胶和粒子微观形态的不同第96-98页
        7.2 聚合过程中原生聚合物粒子的形态第98-99页
        7.3 颗粒增长模型第99-100页
        7.4 调控颗粒形态的尝试第100-103页
            7.4.1 溶剂对颗粒形态的影响第100-101页
            7.4.2 种子聚合对颗粒形态的影响第101-103页
        7.5 小结第103页
        Reference第103-104页
    8 粒径与粒径分布第104-112页
        8.1 本体聚合中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第104-106页
            8.1.1 粒径第104-105页
            8.1.2 粒径分布第105-106页
        8.2 影响粒径及其分布的因素第106-111页
            8.2.1 主催化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第106-107页
            8.2.2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107页
            8.2.3 反应器的影响第107-109页
            8.2.4 溶剂的影响第109页
            8.2.5 种子的影响第109-111页
        8.3 小结第111页
        Reference第111-112页
    9 聚合物粒子的成核机理第112-120页
        9.1 均相成核理论第112-115页
            9.1.1 齐聚物成核第114页
            9.1.2 分子内聚合大分子的折叠链成核第114-115页
            9.1.3 均相成核类型与晶体形态的关系第115页
        9.2 原生间规聚苯乙烯形态和成核的关系第115-118页
        9.3 小结第118页
        Reference第118-120页
第二篇第120-139页
    10 甲苯溶液聚合动力学第121-129页
        10.1 本体聚合与甲苯溶液聚合动力学差异第121-122页
        10.2 茂金属种类的影响第122-123页
        10.3 茂金属浓度的影响第123-124页
        10.4 MAO/Ti比的影响第124页
        10.5 TIBA/Ti比的影响第124-125页
        10.6 聚合温度的影响第125-126页
        10.7 搅拌转速的影响第126-127页
        10.8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127-128页
        10.9 小结第128-129页
    11 两相聚合速率模型第129-139页
        11.1 基本假设第129页
        11.2 苯乙烯间规聚合机理第129-130页
        11.3 两相模型的建立第130-132页
        11.4 参数估计第132-133页
        11.5 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133-137页
            11.5.1 k_p的影响第133-135页
            11.5.2 k_2的影响第135页
            11.5.3 k_1的影响第135-136页
            11.5.4 Q的影响第136-137页
        11.6 小结第137-138页
        Reference第138-139页
第三篇第139-149页
    12 sPS中试反应釜的设计第140-146页
        12.1 反应器型式的选择第140-141页
        12.2 聚合工艺的选择第141-142页
        12.3 工艺流程的设计第142-143页
        12.4 聚合工艺设计化工计算第143-145页
            12.4.1 聚合釜设计第143页
            12.4.2 搅拌功率第143-144页
            12.4.3 传热第144-145页
        12.5 小结第145页
        Reference第145-146页
    13 结论第146-149页
符号说明第149-151页
附录Ⅰ 特性粘度一点法测量实验可靠性验证第151-152页
附录Ⅱ Mark-Houwink方程参数的订定方法第152页
附录Ⅲ 粒径测量的重现性第152-153页
附录Ⅳ 高温GPC的校正曲线第153-154页
作者简介第15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非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烯烃聚合研究
下一篇:酵母系统超量生产代谢中间物和外源基因产物的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