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防护的研究与实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概述第10-14页
    1.1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发展第10-11页
    1.2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的重要性第11-12页
    1.3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安全现状第12-14页
第2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安全防护第14-18页
    2.1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体系结构第14-15页
    2.2 电子政务信息网应用分析第15页
    2.3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需求分析第15-17页
    2.4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防护的概念第17-18页
第3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存在的安全威胁第18-22页
    3.1 物理环境存在的威胁第19页
    3.2 网络自身存在的威胁第19页
    3.3 网络通信协议存在的威胁第19页
    3.4 黑客攻击的威胁第19-20页
    3.5 病毒侵害的威胁第20页
    3.6 技术人员能力欠缺的威胁第20页
    3.7 移动储存介质违规接入的威胁第20页
    3.8 非法外联的威胁第20页
    3.9 管理不善的威胁第20-21页
    3.10 选购网络产品产生的威胁第21页
    3.11 信息共享的威胁第21页
    3.12 智能手机等数据设备的威胁第21-22页
第4章 建立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管理中心第22-24页
    4.1 建立安全管理中心的意义第22页
    4.2 安全管理中心的建立原则第22-23页
    4.3 安全管理对象第23-24页
第5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模型第24-27页
    5.1 风险分析第24-25页
    5.2 安全标准第25页
    5.3 管理原则第25-26页
    5.4 小结第26-27页
第6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安全防护策略第27-37页
    6.1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网的法制屏障第27-28页
    6.2 加快推进顶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第28页
    6.3 加速整合政务网络资源第28-29页
    6.4 提高应急响应方案解决问题的水平第29-31页
    6.5 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第31-32页
    6.6 重视终端审计保护第32-34页
    6.7 科学划分安全域第34-35页
    6.8 建立分级认证机制第35-36页
    6.9 小结第36-37页
第7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的安全管理实践第37-47页
    7.1 重视物理安全保护第37页
    7.2 执行审计和绘图第37-38页
    7.3 部署 VLAN 来隔离流量第38-40页
    7.4 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第40-41页
    7.5 利用 VPN 技术实现远程访问第41-43页
    7.6 对核心数据实施加密技术第43页
    7.7 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第43-45页
    7.8 重视安全产品的选购和管理第45-47页
第8章 电子政务信息网安全实例第47-53页
    8.1 系统概况第48页
    8.2 技术手段第48-49页
        8.2.1 数据加密技术第48页
        8.2.2 数字签名技术第48-49页
    8.3 安全解决方案第49-50页
    8.4 认证中心的设计第50-51页
    8.5 数字证书的存储第51-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扩展的深度包检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PKI技术的电子政务网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