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润滑剂物理及流变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润滑剂添加剂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基础润滑油运动粘度及粘温性能研究 | 第19-35页 |
2.1 流体粘度理论 | 第19-23页 |
2.1.1 流体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 第19-22页 |
2.1.2 粘-温方程 | 第22-23页 |
2.1.3 粘度指数VI | 第23页 |
2.2 基础润滑油运动粘度的实验测试 | 第23-29页 |
2.2.1 实验油品 | 第23-25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4 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2.3 油品运动粘度实验结果验证 | 第29-31页 |
2.4 油品运动粘度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2.4.1 粘温曲线分析 | 第31页 |
2.4.2 粘温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2.5 小结 | 第33-35页 |
3 基础润滑油的摩擦性能与抗磨损能力的分析研究 | 第35-59页 |
3.1 润滑油摩擦性能实验研究 | 第35-46页 |
3.1.1 润滑油油样 | 第35-36页 |
3.1.2 实验设备与试件 | 第36-39页 |
3.1.3 摩擦力或摩擦系数实验 | 第39-41页 |
3.1.4 摩擦实验结果与验证 | 第41-43页 |
3.1.5 摩擦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2 润滑油抗磨损能力的研究 | 第46-56页 |
3.2.1 表面形貌及其粗糙度计算理论 | 第46-48页 |
3.2.2 螺旋轨迹磨损实验 | 第48-49页 |
3.2.3 试件表面形貌的测量 | 第49-50页 |
3.2.4 磨损程度分析 | 第50-54页 |
3.2.5 铁谱分析 | 第54-56页 |
3.3 润滑油分子结构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4 基础润滑油流变性能及拉伸张力的研究 | 第59-85页 |
4.1 流变特性理论 | 第59-61页 |
4.2 基础润滑油流变性能研究 | 第61-73页 |
4.2.1 实验设备 | 第61-6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4.2.4 临界剪切速率 | 第70-73页 |
4.3 基础润滑油拉伸张力研究 | 第73-82页 |
4.3.1 拉伸张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 第74-76页 |
4.3.2 润滑油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78页 |
4.3.3 拉伸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 第78-79页 |
4.3.4 拉伸张力与粘度的关系 | 第79-81页 |
4.3.5 拉伸张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 第81-82页 |
4.4 小结 | 第82-85页 |
5 增稠剂对润滑油流变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5-97页 |
5.1 含有增稠剂PB1300和PIB的润滑油品的实验研究 | 第85-87页 |
5.2 增稠剂PB1300 | 第87-91页 |
5.2.1 PB1300对润滑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5.2.2 PB1300对润滑油拉伸张力的影响 | 第89-91页 |
5.3 增稠剂PIB | 第91-95页 |
5.3.1 不同含量PIB对润滑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91-93页 |
5.3.2 PIB对润滑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93-95页 |
5.4 小结 | 第95-9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6.1 总结 | 第97-99页 |
6.2 创新点 | 第99页 |
6.3 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