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高性能三级Clos交换网络结构及调度算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1页
    1.2 分组交换设备的基本结构第21-23页
    1.3 常见分组交换网络介绍第23-37页
        1.3.1 共享缓存交换网络第24-25页
        1.3.2 输入排队的crossbar交换网络第25-29页
        1.3.3 并行分组交换第29-31页
        1.3.4 交叉点带缓存的crossbar结构第31-32页
        1.3.5 两级负载均衡的Birkhoff-von Neumann交换网络第32-35页
        1.3.6 Banyan交换网络第35-37页
    1.4 Clos交换网络的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41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成果第41-45页
第二章 MSM型Clos交换网络中具有较高吞吐率的分治调度算法第45-63页
    2.1 MSM型Clos交换网络内部路由的数学表示第45-48页
        2.1.1 二分图边着色第45-47页
        2.1.2 矩阵分解第47-48页
    2.2 常用调度算法介绍第48-54页
        2.2.1 CRRD类调度算法第49-52页
        2.2.2 Karol算法第52-54页
    2.3 MSM型Clos交换网络中的冲突域第54-55页
    2.4 分治调度算法第55-58页
    2.5 性能仿真第58-61页
    2.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MSM型Clos交换网络中具有较低时间复杂度的调度算法和互联结构第63-81页
    3.1 MSM型Clos交换网络中缓解匹配时间限制的常见策略第63-67页
        3.1.1 增加时隙长度第64-65页
        3.1.2 基于帧的调度第65页
        3.1.3 采用多子调度器模拟流水线操作第65-67页
    3.2 逆向调度算法第67-71页
        3.2.1 逆向调度算法的结构第67-68页
        3.2.2 逆向调度算法的步骤第68-69页
        3.2.3 逆向调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第69-70页
        3.2.4 逆向调度算法的硬件复杂度分析第70页
        3.2.5 性能仿真第70-71页
    3.3 Line-grouping互联结构第71-79页
        3.3.1 硬件结构第72-74页
        3.3.2 调度算法第74-75页
        3.3.3 基于帧的信元传输第75-76页
        3.3.4 基于窗.的排序和流控策略第76页
        3.3.5 性能仿真第76-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具有严格QoS保证的电路与分组混合交换网络及调度算法第81-93页
    4.1 Crosspath交换机和path switching算法第81-85页
    4.2 混合交换网络的链路设置第85-86页
    4.3 混合交换网络的结构和调度算法第86-87页
    4.4 性能仿真第87-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SMM和MMM型Clos交换网络的结构和按序调度算法第93-117页
    5.1 乱序问题的产生第93-94页
    5.2 常见按序调度算法的介绍第94-98页
        5.2.1 两级负载均衡结构中的按序调度算法第94-97页
        5.2.2 中间级带缓存Clos交换网络中的按序调度算法第97-98页
    5.3 基于负载均衡结构和反馈调度的SMM型Clos交换网络第98-109页
        5.3.1 基于负载均衡的结构第98-99页
        5.3.2 基于反馈的调度算法第99-102页
        5.3.3 输出级的流控第102页
        5.3.4 分布式实现第102-105页
        5.3.5 硬件复杂度第105页
        5.3.6 性能仿真第105-109页
    5.4 基于交叉点带缓存结构和输出级重排的Clos交换网络第109-116页
        5.4.1 基本思路第109-110页
        5.4.2 死锁问题第110-112页
        5.4.3 基于反压的流控第112页
        5.4.4 性能仿真第112-116页
    5.5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1页
    6.1 研究结论第117-119页
    6.2 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石墨烯润湿特性研究
下一篇:移动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