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政府工具选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0-11页 |
二、系统分析法 | 第11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第三节 政府工具研究的兴起 | 第11页 |
第四节 政府工具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一、国外政府工具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二、国内政府工具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政府工具和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政府工具的内涵 | 第14-18页 |
一、与政府工具相关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政府工具的概念 | 第15页 |
三、政府工具的特点 | 第15-16页 |
四、政府工具的分类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8页 |
二、群体性事件的种类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支持 | 第19-22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新自由主义理论 | 第20页 |
三、政府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工具选择面临的问题 | 第22-26页 |
第一节 公共部门自身局限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政府工具选择复杂化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利益多元化 | 第24页 |
第四节 社会力量支持偏弱化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影响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政府工具选择的因素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政府工具应用的背景 | 第26-27页 |
一、社会经济环境 | 第26页 |
二、社会政治环境 | 第26-27页 |
三、社会文化环境 | 第27页 |
第二节 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政府工具自身的特质 | 第29页 |
第四节 政府工具目标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五节 执行机构自身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一、执行机构的影响 | 第30页 |
二、机构成员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政府工具选择的途径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完善危机治理中的政府工具体系 | 第32-34页 |
一、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 第32-33页 |
二、拓宽公共组织与群众的互动渠道 | 第33页 |
三、完善的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加强政府对政府工具的应用能力 | 第34-35页 |
一、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知识培训 | 第34页 |
二、政府工具知识的培训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危机处理中政府工具的组合优化 | 第35-36页 |
一、传统的政府工具单一性 | 第35页 |
二、政府工具的组合优化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三、政府工具的组合优化 | 第36页 |
第四节 促进和完善第三部门的组织管理 | 第36-39页 |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和产生 | 第36-37页 |
二、第三部门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角色 | 第37-38页 |
三、完善和引导第三部门的发展 | 第38-39页 |
第五节 积极引入和创新型政府工具 | 第39-43页 |
一、引进企业管理工具治理群体性事件 | 第39-40页 |
二、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工具的创新研究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