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机械论文

盾构机液压系统原位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盾构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第15-35页
    2.1 盾构机主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5-20页
        2.1.1 盾构刀盘驱动液压系统第15-17页
        2.1.2 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第17-18页
        2.1.3 盾构管片拼装机液压系统第18-19页
        2.1.4 盾构机螺旋输送机液压系统第19-20页
    2.2 盾构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第20-30页
        2.2.1 液压系统泄漏第21页
        2.2.2 液压泵故障分析第21-24页
        2.2.3 液压阀故障分析第24-27页
        2.2.4 液压缸故障分析第27-28页
        2.2.5 马达故障分析第28-30页
    2.3 盾构推进液压系统逻辑诊断分析第30-34页
        2.3.1 盾构推进系统泄漏第30-31页
        2.3.2 盾构推进系统压力失常第31-33页
        2.3.3 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盾构机液压系统原位检测方案第35-46页
    3.1 盾构机液压系统故障检测量的选取第35页
    3.2 原位检测对象的选择第35-37页
    3.3 测试装置的选择第37-41页
        3.3.1 便携式液压测试仪第37-38页
        3.3.2 有源液压测试仪第38-41页
    3.4 测试点的选择第41-44页
        3.4.1 压力测试点选择第41-44页
        3.4.2 振动测试点选择第44页
    3.5 液压装置状态判断的标准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盾构机液压系统原位检测系统的开发第46-76页
    4.1 系统硬件的配置第46-55页
        4.1.1 传感器的选择第46-52页
        4.1.2 信号调理模块及信号采集仪器选取第52-54页
        4.1.3 辅助测试设备的选取第54-55页
    4.2 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第55-61页
        4.2.1 时域指标分析第55页
        4.2.2 时域的相关分析第55-56页
        4.2.3 振动烈度第56-57页
        4.2.4 功率谱第57-58页
        4.2.5 倒频谱第58页
        4.2.6 时频域信号的分析第58-61页
    4.3 系统软件开发第61-75页
        4.3.1 液压系统振动检测第63-69页
        4.3.2 液压系统压力检测第69-70页
        4.3.3 液压缸泄漏量诊断系统第70-71页
        4.3.4 液压系统的温度检测第71-72页
        4.3.5 液压系统流量检测第72-74页
        4.3.6 油液检测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盾构机液压系统原位检测研究第76-94页
    5.1 盾构推进液压系统的静态测试研究第76-81页
        5.1.1 有源静态测试仪的参数设置及测量第76页
        5.1.2 推进液压系统实际工作参数测试第76页
        5.1.3 推进系统各支路的实际参数第76-80页
        5.1.4 绘制坐标图进行结果分析第80-81页
    5.2 液压泵故障诊断研究第81-88页
        5.2.1 液压泵振动诊断研究第81-83页
        5.2.2 液压系统压力诊断研究第83-86页
        5.2.3 液压泵效率原位诊断研究第86-88页
    5.3 液压缸故障诊断研究第88-90页
    5.4 液压系统温度诊断研究第90-91页
    5.5 液压油性能分析研究第91-93页
        5.5.1 铁谱三线值分析第91-92页
        5.5.2 光谱三线值分析第92-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95页
    6.2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梯度压电层合板的强迫振动分析
下一篇:高g值冲击下泡沫铝填充变截面壳缓冲吸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