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液压凿岩机的基本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液压凿岩机的基本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液压凿岩机的基本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4 箱体的有限元分析现状 | 第14-15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30页 |
2.1 多功能钻机 | 第17-19页 |
2.1.1 多功能钻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1.2 多功能钻机的应用范围 | 第18-19页 |
2.2 液压凿岩机 | 第19-22页 |
2.2.1 液压凿岩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9页 |
2.2.2 液压凿岩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3 液压凿岩机支座 | 第21页 |
2.2.4 液压凿岩机打击器 | 第21-22页 |
2.3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2-29页 |
2.3.1 行星减速器 | 第22-25页 |
2.3.2 齿轮减速器 | 第25-26页 |
2.3.3 液压凿岩机箱体各轴承和齿轮的参数 | 第26-27页 |
2.3.4 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模型建立 | 第30-39页 |
3.1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建模分析 | 第30页 |
3.2 液压凿岩机箱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3 液压凿岩机箱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8页 |
3.3.1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3页 |
3.3.2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3-34页 |
3.3.3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3.3.4 约束条件 | 第35页 |
3.3.5 施加载荷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静力学分析 | 第39-54页 |
4.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39页 |
4.2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受力计算 | 第39-49页 |
4.2.1 液压凿岩机箱体内部轴承和齿轮布置 | 第39-40页 |
4.2.2 齿轮啮合受力分析 | 第40-41页 |
4.2.3 1L档位下液压凿岩机箱体的受力计算 | 第41-46页 |
4.2.4 1V档位下箱体受力计算 | 第46-47页 |
4.2.5 液压凿岩机箱体载荷施加 | 第47-49页 |
4.3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静力学分析结果 | 第49-53页 |
4.3.1 1L档位下液压凿岩机箱体的静力学分析结果 | 第49-51页 |
4.3.2 1V档位下液压凿岩机箱体的静力学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动力学分析 | 第54-65页 |
5.1 动力学分析 | 第54-55页 |
5.1.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4页 |
5.1.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5.2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模态分析 | 第55-61页 |
5.2.1 有限元模态计算结果 | 第55-59页 |
5.2.2 有限元模态结果分析 | 第59页 |
5.2.3 液压凿岩机箱体激振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3 液压凿岩机箱体的冲击分析 | 第61-64页 |
5.3.1 液压凿岩机箱体受到的冲击力分析 | 第61-62页 |
5.3.2 瞬态动力学分析前处理 | 第62-63页 |
5.3.3 载荷步的划分 | 第63页 |
5.3.4 液压凿岩机箱体冲击分析的结果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5-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