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新型食品级脯氨酰内肽酶生产菌筛选、异源表达及分子改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脯氨酰内肽酶的概述第11-14页
        1.1.1 脯氨酸第11页
        1.1.2 脯氨酰内肽酶的理化性质第11-12页
        1.1.3 脯氨酰内肽酶的晶体结构第12-13页
        1.1.4 脯氨酰内肽酶的催化机制第13-14页
    1.2 脯氨酰内肽酶的应用第14-15页
        1.2.1 脯氨酰内肽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第14页
        1.2.2 脯氨酰内肽酶在多肽工业中的应用第14页
        1.2.3 脯氨酰内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 获得脯氨酰内肽酶的途径第15-17页
        1.3.1 通过微生物筛选产PEP菌第16页
        1.3.2 通过基因工程菌构建产PEP菌第16-17页
        1.3.3 通过纯化及浓缩制备PEP第17页
    1.4 毕赤酵母作为表达体系的优点第17-18页
        1.4.1 毕赤酵母表达宿主菌第17页
        1.4.2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第17-18页
        1.4.3 异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第18页
    1.5 脯氨酰内肽酶的改造第18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1.6.1 脯氨酰内肽酶研究仍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6.2 本论文的科学意义第19页
        1.6.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食品级脯氨酰内肽酶生产菌的筛选第21-32页
    2.1 前言第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2.1 样品第21页
        2.2.2 主要仪器第21页
        2.2.3 培养基及试剂第21-22页
        2.2.4 产脯氨酰内肽酶菌株的筛选第22页
        2.2.5 酶活的测定第22-23页
        2.2.6 产脯氨酰内肽酶菌株的鉴定第23页
        2.2.7 脯氨酰内肽酶的纯化第23页
        2.2.8 脯氨酰内肽酶的酶学性质第23-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3.1 食品级脯氨酰内肽酶生产菌的筛选第25页
        2.3.2 产酶菌株的鉴定第25-27页
        2.3.3 脯氨酰内肽酶分离纯化结果第27页
        2.3.4 脯氨酰内肽酶酶学性质第27-30页
        2.3.5 脯氨酰内肽酶水解酪蛋白产物的分析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基因克隆、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第32-46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2-35页
        3.2.1 菌种和质粒第32页
        3.2.2 主要仪器第32页
        3.2.3 培养基及溶液第32-33页
        3.2.4 主要试剂第33页
        3.2.5 RT-PCR扩增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基因及TA克隆第33页
        3.2.6 重组质粒的筛选第33页
        3.2.7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结构的同源建模第33页
        3.2.8 重组菌的构建及发酵表达第33-34页
        3.2.9 重组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的纯化第34页
        3.2.10 重组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酶学性质第34页
        3.2.11 光谱法分析重组酶的结构变化第34页
        3.2.12 重组酶底物特异性及作用方式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3.1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的克隆第35页
        3.3.2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同源建模第35-37页
        3.3.3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38页
        3.3.4 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第38页
        3.3.5 重组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的纯化第38-39页
        3.3.6 重组酶酶学性质及构象变化分析第39-43页
        3.3.7 重组酶底物特异性及作用方式研究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基因挖掘、序列分析及异源表达研究第46-55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6-48页
        4.2.1 菌种和质粒第46页
        4.2.2 主要仪器第46页
        4.2.3 实验试剂第46-47页
        4.2.4 试剂配制第47页
        4.2.5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基因挖掘第47页
        4.2.6 重组质粒的筛选第47页
        4.2.7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结构的同源建模第47页
        4.2.8 重组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表达体系的构建第47页
        4.2.9 重组菌的发酵表达及纯化第47-48页
        4.2.10 重组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的酶学性质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反转录及PCR扩增第48页
        4.3.2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基因序列分析第48-49页
        4.3.3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结构分析及建模第49-50页
        4.3.4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4.3.5 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第51-52页
        4.3.6 重组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的酶学性质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定点突变技术提高米曲霉脯氨酰内肽酶催化活性的研究第55-67页
    5.1 前言第55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55-58页
        5.2.1 菌种和质粒第55页
        5.2.2 主要仪器第55页
        5.2.3 主要培养基与试剂第55-56页
        5.2.4 模板质粒的提取及添加组氨酸标签的构建第56页
        5.2.5 一步法质粒PCR快速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第56页
        5.2.6 突变体的诱导表达第56-57页
        5.2.7 突变体的纯化第57页
        5.2.8 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第57页
        5.2.9 突变体AO-PEP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研究第57-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5.3.1 突变位点的选择第58-60页
        5.3.2 AO-PEP突变体构建、重组表达与纯化第60-62页
        5.3.3 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第62-64页
        5.3.4 突变体AO-PEP mRNA转录水平的研究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改善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特性的研究第67-83页
    6.1 前言第67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67-68页
        6.2.1 菌种第67页
        6.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7页
        6.2.3 培养基第67页
        6.2.4 培养方法第67页
        6.2.5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保存稳定性的研究第67-68页
        6.2.6 光谱学分析重组脯氨酰内肽酶的结构变化第68页
        6.2.7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热失活动力学研究第68页
        6.2.8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评定第6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68-82页
        6.3.1 7L发酵罐发酵生产重组脯氨酰内肽酶第68-69页
        6.3.2 重组黑曲霉脯氨酰内肽酶保存稳定性的研究第69-77页
        6.3.3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热失活动力学的研究第77-79页
        6.3.4 重组脯氨酰内肽酶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评定第79-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主要结论第83-84页
研究展望第84-85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85-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附录:表第95-97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慧城市照明体系的LED光源应用效益研究
下一篇: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建筑设计及营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