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从显性到隐性:国企单位福利功能转变的研究--以H市Z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第12-13页
    1.4 概念界定第13-16页
        1.4.1 单位第13页
        1.4.2 职业福利第13-14页
        1.4.3 单位福利第14-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单位研究第16-18页
    2.2 单位福利第18-20页
    2.3 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单位福利的起源、形成与功能定位第22-29页
    3.1 单位福利的起源第22-23页
        3.1.1 历史根源: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制度创新第22页
        3.1.2 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第22-23页
        3.1.3 单位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现实基础第23页
    3.2 单位福利体系的形成与构成第23-27页
        3.2.1 单位与单位社会的建立第23-24页
        3.2.2 单位福利的制度安排:全能型的生存性福利设计第24-27页
    3.3 单位福利的历史使命与显性功能第27-29页
第4章 单位福利的发展与功能转变第29-36页
    4.1 单位福利的阶段性效果第29-30页
    4.2 单位福利的转型与功能转换第30-36页
        4.2.1 单位福利转型的背景第30-32页
        4.2.2 全能性单位福利的消解第32-33页
        4.2.3 单位福利的社会责任与隐性功能的彰显第33-36页
第5章 现阶段完善国有企业单位福利改革的思考第36-42页
    5.1 单位福利的“一刀切”现象第36-38页
    5.2 单位福利功能的再认识第38-39页
    5.3 功能转换背景下国有企业单位福利改革的分析第39-42页
结论与思考第42-47页
附录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民社会排斥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JSNET(2014)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城市社区中介组织功能分析--以H市Z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