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 第9-10页 |
二、关于加工贸易监管模式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一、加工贸易及加工贸易企业 | 第11页 |
二、保税货物及保税物流 | 第11页 |
三、加工贸易联网监管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内涵 | 第14-18页 |
一、加工贸易海关监管主体 | 第14页 |
二、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 | 第14-15页 |
三、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目标 | 第15页 |
四、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基本作业流程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改革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一、手工记账管理阶段(1978-1988) | 第18页 |
二、《登记手册》管理阶段(1989-1995) | 第18-19页 |
三、信息化与区域化管理阶段(1999-2003) | 第19页 |
四、联网监管与全面电子化管理阶段(2004年至今)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实践经验 | 第20-22页 |
一、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 第20-21页 |
二、抓住单耗管理核心,建立国家单耗标准制度 | 第21页 |
三、优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实际监管 | 第21页 |
四、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加工贸易税收保全机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综述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一、加工贸易总体规模较大,但增速逐步放缓 | 第22-23页 |
二、企业经营自主性提高,但外资企业仍是加工贸易主体 | 第23-24页 |
三、中西部地区增长迅速,但地区发展仍不平衡 | 第24-25页 |
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明显,但价值链升级滞后 | 第25页 |
第二节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一、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 | 第25-26页 |
二、加工贸易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 第26页 |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缓慢 | 第26-27页 |
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发挥不明显 | 第27页 |
五、部门间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较弱 | 第27页 |
第三节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 第27-30页 |
一、准确把握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 | 第28页 |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面临的新形势 | 第30页 |
一、转型升级赋予加工贸易监管新内容 | 第30页 |
二、大监管体系对加工贸易监管带来新挑战 | 第30页 |
三、“简政放权”给加工贸易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 第30页 |
第二节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0-38页 |
一、监管制度无法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求 | 第31-34页 |
二、监管方式制约海关监管效能提升 | 第34-37页 |
三、监管理念制约关企合作关系的建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国外海关监管经验与启示 | 第38-42页 |
第一节 国外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 | 第38-40页 |
一、封闭式区域监管模式 | 第38页 |
二、先征后退监管模式 | 第38-39页 |
三、双向加工监管模式 | 第39页 |
四、以企业为单元的信任式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国外海关创新理念对我国加工贸易监管的启示 | 第40-42页 |
一、合作互信理念 | 第40页 |
二、差别化管理理念 | 第40-41页 |
三、“电子海关”管理理念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优化途径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创新加工贸易监管理念 | 第42-44页 |
一、树立“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理念 | 第42-43页 |
二、树立“体性治理”的理念 | 第43页 |
三、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 | 第43-44页 |
四、树立“险管理”的理念 | 第44页 |
第二节 加强加工贸易制度顶层设计 | 第44-46页 |
一、建立导向清晰的加工贸易准入制度 | 第44-45页 |
二、构建开放包容的综合保税制度 | 第45-46页 |
三、基于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监管制度适应性改造 | 第46页 |
第三节 优化海关管理方式 | 第46-51页 |
一、简化行政审批作业 | 第46-47页 |
二、探索完善保税集团监管方式 | 第47-48页 |
三、推动管理方式的个性化 | 第48页 |
四、建立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机制 | 第48-49页 |
五、建设加工贸易智能化综合业务系统 | 第49页 |
六、完善电子账册联网监管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