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2.1.1 公允价值的研究回顾 | 第16-19页 |
| 2.1.2 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回顾 | 第19-21页 |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 2.2.1 公允价值研究回顾 | 第21-23页 |
| 2.2.2 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回顾 | 第23-25页 |
| 2.3 文献述评 | 第25-27页 |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7-35页 |
| 3.1 公允价值基本理论 | 第27-30页 |
| 3.1.1 公允价值的定义 | 第27-28页 |
| 3.1.2 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 第28-29页 |
| 3.1.3 公允价值的层级理论与估值技术 | 第29-30页 |
| 3.1.4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 | 第30页 |
| 3.2 投资效率理论 | 第30-35页 |
| 3.2.1 投资与投资效率定义 | 第30-31页 |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1-33页 |
| 3.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3页 |
| 3.2.4 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 第33-35页 |
| 第4章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 | 第35-39页 |
| 4.1 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效率的外部作用机制 | 第35-37页 |
| 4.1.1 非活跃市场 | 第35页 |
| 4.1.2 市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 第35-36页 |
| 4.1.3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 第36-37页 |
| 4.2 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效率的内部作用机制 | 第37-39页 |
| 4.2.1 管理者非理性心理 | 第37页 |
| 4.2.2 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局限性与公司治理缺陷 | 第37-39页 |
| 第5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 5.1 研究假设 | 第39页 |
|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 5.2.1 模型设定 | 第39页 |
| 5.2.2 变量定义及说明 | 第39-40页 |
| 5.2.3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 5.3 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第40-42页 |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 5.3.2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 5.4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2-49页 |
| 5.4.1 投资效率的测度 | 第42-43页 |
| 5.4.2 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模型设定 | 第43-44页 |
| 5.4.3 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 5.4.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 5.4.5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 5.4.6 稳健性检验 | 第47-49页 |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 6.2 政策及建议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