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

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

引论 文化权作为文化研究不在场的“在”第9-41页
    一、权力与权利的文化诉求第10-24页
        1. 概念界定与前提问题第11-16页
        2. 学界文化权研究现状第16-20页
        3. 文化权的文化研究价值第20-24页
    二、文化权的价值尺度与认同第24-41页
        1. 文化权——价值尺度与认同阈限第25-30页
        2. 文化权——个体人理念的价值尺度第30-33页
        3. 文化权——群体人理念的价值尺度第33-36页
        4. 文化权——民族国家理念的价值尺度第36-41页
第一章 感悟节奏——文化研究的价值与逻辑起点第41-54页
    一、本体的文化研究价值第42-48页
        1. 对本体的解读与把握第42-43页
        2. 本体论与哲学历程第43-45页
        3. 世界本源的“节奏”意蕴第45-48页
    二、人对“节奏”的感悟与文化第48-54页
        1. 感悟渗透着文化研究主动性第49-50页
        2. 感悟渗透着文化权的主体性第50-51页
        3. 感悟渗透着文化的认知价值第51-54页
第二章 时代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权第54-73页
    一、马克思哲学的文化权思想第54-57页
    二、文化权的逻辑基点:实践唯物主义第57-65页
        1. 马克思哲学实践本质第58-62页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62-65页
    三、文化权的理论空间:历史唯物主义第65-73页
        1. 文化积聚的历史前提第66-68页
        2. 人类活动的历史价值第68-70页
        3. 文化权的历史性存在第70-73页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的路向与内涵第73-101页
    一、文化研究的历时路向第73-88页
        1. “少数人”与通俗文化第74-76页
        2. 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第76-81页
        3. 葛兰西转向与“接合理论”第81-84页
        4. “文化循环”与后现代转向第84-88页
    二、文化唯物主义的提出与内涵第88-101页
        1.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第91-93页
        2.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第93-94页
        3.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第94-95页
        4. 伯明翰学派日常生活方式理论第95-96页
        5.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内涵第96-101页
第四章 文化权形态的三重维度第101-137页
    一、文化权作为主权构成的价值理念第103-115页
        1. 文化主权的价值理念第104-108页
        2. 文化主权理论与属性第108-112页
        3. 文化主权强化与战略第112-115页
    二、文化权作为人权构成的价值理念第115-129页
        1. 文化人权的主体与价值第115-119页
        2.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人权的普遍性第119-123页
        3. 文化人权的正当性诉求第123-127页
        4. 马克思主义文化人权观第127-129页
    三、文化权作为民权构成的价值理念第129-137页
        1. 中国传统民权观的孕育第129-131页
        2. 中国近代民权观念的变迁第131-134页
        3. 文化民权理念的价值向度第134-137页
第五章 文化权理念的批判维度第137-173页
    一、布迪厄“三重奏”理论第138-147页
        1. 习性概念提出与局限第139-141页
        2. 场域中的文化权运作第141-143页
        3. 作为问题的文化资本第143-147页
    二、文化霸权与文化融合第147-154页
        1. 建立在文化霸权基础上的西方文化第147-150页
        2.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有限性第150-151页
        3. 各民族国家文化融合的不可抗拒性第151-154页
    三、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的审视第154-164页
        1. 多元文化的出现第154-156页
        2. 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性第156-159页
        3. 多元文化的认同第159-162页
        4. 文化认同的反思第162-164页
    四、文化体系的认知与超越第164-173页
        1. 四大文化体系的存在第164-168页
        2. 全球化文化体系的演进第168-170页
        3. 全球文化体系的超越第170-173页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文化权的重塑第173-201页
    一、当代文化转向的价值向度第173-180页
        1. 文化转向的价值体系第174-177页
        2. 文化范式的整合第177-180页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安全第180-184页
        1.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安全第180-181页
        2.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权地位第181-182页
        3.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第182-184页
    三、现代性视阈下的中国文化权重塑第184-201页
        1. 理性面对文化权现状第186-191页
        2. 中国文化权意识萌发第191-193页
        3. 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第193-194页
        4. 中国文化权的重塑第194-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第211-212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212-216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216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研究
下一篇:火星巡视器金属弹性车轮设计与缓冲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