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页 |
(三)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7-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文献学方法 | 第8页 |
2、图像学方法 | 第8页 |
3、考据学方法 | 第8-9页 |
一、水彩画地域特色的起源和发展因素 | 第9-16页 |
(一)自然因素 | 第10-12页 |
1、气候和气象的影响 | 第10-11页 |
2、山川地貌的影响 | 第11-12页 |
3、植被和典型植物的影响 | 第12页 |
(二)人文因素 | 第12-16页 |
1、人种外貌、民族服装 | 第12-14页 |
2、建筑和生活中的特殊工具 | 第14-16页 |
二、东北地域性特色与水彩画表现 | 第16-22页 |
(一)东三省概况 | 第16页 |
(二)自然的风景 | 第16-18页 |
1、关东雪 | 第16-17页 |
2、山林地貌 | 第17-18页 |
(三)淳朴的民俗民风 | 第18-22页 |
1、关东农村特色题材 | 第18-19页 |
2、人物景物风俗 | 第19-20页 |
3、工业区的伤感记忆 | 第20-22页 |
三、东北水彩画地域特色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 第22-29页 |
(一)东北水彩画的起步和发展 | 第22-24页 |
1、东三省水彩画家群在中国水彩画艺术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 第22-23页 |
2、东三省代表性水彩画家和艺术风格、观点 | 第23-24页 |
(二)东北水彩画地域特色的内容与形式表现的多元化趋势 | 第24-29页 |
1、以乡村恋曲为主的写实主义表现 | 第24-26页 |
2、董喜春老工业区水彩中的思想性和哲学意味 | 第26-28页 |
3、地域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局限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