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 研究假设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15-17页 |
2.1.1 心理契约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心理契约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教师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17-18页 |
2.3 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18-19页 |
2.3.1 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界定 | 第18页 |
2.3.2 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21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1-23页 |
3.3 研究步骤 | 第23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4-38页 |
4.1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学契约部分因素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4.1.1 幼儿教师心理契约在人.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4-38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8-42页 |
5.1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各变量特点及人.学差异 | 第38-42页 |
5.1.1.性别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 | 第38页 |
5.1.2 年龄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5.1.3 最后学历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39页 |
5.1.4 月收入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5.1.5 幼儿园类型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40页 |
5.1.6 幼儿园等级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5.1.7 幼儿教师劳动类型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41页 |
5.1.8 幼儿教师婚姻状况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局限 | 第42-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3-45页 |
7 本研究的建议 | 第45-49页 |
7.1 对幼儿园管理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幼儿教师与幼儿园之间的心理契约状况 | 第45-47页 |
7.1.1 为幼儿教师规划发展生涯,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发展紧密结合 | 第45页 |
7.1.2 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其为幼儿园的发展努力做出贡献 | 第45-46页 |
7.1.3 幼儿园与幼儿教师要以信任和遵守承诺为前提,来构建幼儿园文化 | 第46-47页 |
7.2 对幼儿教师发展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来改善与幼儿园之间的心理契约状况 | 第47-49页 |
7.2.1 幼儿教师应转换思路,与幼儿园双向沟通,让自身与幼儿园齐头并进 | 第47页 |
7.2.2 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园之间建立良好的定期双向反馈机制 | 第47-48页 |
7.2.3 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园充满信心,努力为构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而拼搏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