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受生物启发的物体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论文主要贡献第15-16页
    1.3 论文结构第16-19页
第2章 生物启发的总结及相关模型分析第19-39页
    2.1 生物视觉系统简介第19-24页
        2.1.1 基本结构第19-20页
        2.1.2 视网膜第20-23页
        2.1.3 初级视觉皮层第23-24页
    2.2 对生物启发的分析与总结第24-32页
        2.2.1 感受野由简单到复杂的构建第26-28页
        2.2.2 稀疏编码第28-29页
        2.2.3 细胞可塑性与基因组等价第29-30页
        2.2.4 信息的反馈第30-31页
        2.2.5 生物启发的指导意义第31-32页
    2.3 受生物启发的物体识别算法第32-38页
        2.3.1 HMAX模型第32-36页
        2.3.2 卷积神经网络第36-38页
    2.4 本章总结第38-39页
第3章 生物启发的多层在位学习网络第39-65页
    3.1 相关工作第39-46页
        3.1.1 叶成分分析的理论基础第39-42页
        3.1.2 叶成分分析第42-46页
    3.2 基于生物启发建构多层网络第46-51页
        3.2.1 模型架构第47-48页
        3.2.2 软性监督第48-50页
        3.2.3 整个网络的算法流程第50-51页
        3.2.4 地形图第51页
        3.2.5 稀疏编码第51页
    3.3 实验第51-57页
        3.3.1 一个简单的三类问题第52-53页
        3.3.2 MNIST数据集上的实验第53-55页
        3.3.3 多任务间共享的内部不变性第55-57页
        3.3.4 从自然图像中学习边缘特征第57页
    3.4 本章总结第57-65页
第4章 基于多层在位学习网络对皮层内结构建模第65-73页
    4.1 背景第65-67页
    4.2 针对物体识别算法的功能层建模第67-68页
        4.2.1 模型架构第67页
        4.2.2 实验第67-68页
    4.3 自适应的侧向连接第68-71页
        4.3.1 模型架构第68-69页
        4.3.2 实验第69-71页
    4.4 本章总结第71-73页
第5章 生物启发的多层网络底层特征学习第73-89页
    5.1 背景第73-74页
    5.2 模型架构第74-76页
    5.3 生物启发与其他特征选择方式的比较第76-84页
        5.3.1 人为选定特征:以Gabor为例第76-77页
        5.3.2 用Gabor初始化特征权重第77-79页
        5.3.3 特征的无监督学习第79-84页
    5.4 本章总结第84-8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尺寸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性质与应用
下一篇: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阿霉素/白蛋白—葡聚糖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