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纳米尺寸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性质与应用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68页
    §1.1 纳米科学与技术概述第14-22页
        1.1.1 纳米技术的发展第14-16页
        1.1.2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6-18页
        1.1.3 纳米材料的合成第18-20页
        1.1.4 纳米材料的维度第20-22页
    §1.2 介孔材料与纳米科学第22-36页
        1.2.1 介孔材料的概念第22-23页
        1.2.2 介孔材料的合成路线与机理第23-28页
            1.2.2.1 软模板法第24-25页
            1.2.2.2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第25-27页
            1.2.2.3 硬模板法第27-28页
        1.2.3 介孔材料组成第28-36页
            1.2.3.1 硅基介孔材料第28-29页
            1.2.3.2 金属及金属化合物介孔材料第29-31页
            1.2.3.3 介孔高分子第31-33页
            1.2.3.4 介孔碳材料第33-36页
    §1.3 纳米尺寸的介孔材料第36-47页
        1.3.1 “介孔材料的纳米尺寸”与“纳米尺寸的介孔”第36-37页
        1.3.2 纳米尺寸介孔材料的合成第37-38页
        1.3.3 介孔材料的维度第38-47页
            1.3.3.1 零维纳米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第38-41页
            1.3.3.2 一维纳米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第41-43页
            1.3.3.3 二维纳米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第43-46页
            1.3.3.4 三维纳米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第46-47页
    §1.4 论文选题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68页
第二章 低浓度水热法合成有序介孔碳纳米球第68-86页
    §2.1 引言第68-69页
    §2.2 实验部分第69-72页
        §2.2.1 实验试剂第69页
        §2.2.2 有序介孔碳纳米球的合成第69-70页
            §2.2.2.1 MCN-90的合成第69-70页
            §2.2.2.2 MCN-140的合成第70页
            §2.2.2.3 MCN-50的合成第70页
            §2.2.2.4 MCN-20的合成第70页
        §2.2.3 有序介孔碳球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第70-71页
        §2.2.4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有序介孔碳球的细胞成像第71页
        §2.2.5 介孔碳纳米球的细胞毒性测试第71页
        §2.2.6 有序介孔碳纳米球对布洛芬(Ibuprofen)的吸附实验第71页
        §2.2.7 表征方法第71-7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2.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三章 以介孔碳纳米球为结构基元构建多级双介孔材料及其应用第86-105页
    §3.1 引言第86-88页
    §3.2 实验部分第88-92页
        §3.2.1 实验试剂第88页
        §3.2.2 合成作为结构基元的球形高分子单胶束第88页
        §3.2.3 合成单分散的有序介孔高分子球第88-89页
        §3.2.4 单分散的介孔纳米球的自组装第89页
        §3.2.5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包裹的介孔高分子纳米球(MP@nSi〇_2)第89页
        §3.2.6 合成介孔二氧化桂@无定形二氧化硅@介孔高分子纳米球(MP@nSi〇_2@MS)第89页
        §3.2.7 合成介孔二氧化娃@介孔髙分子纳米球(MP@MS)以及介孔二氧化硅@介孔碳纳米球(MC@MS)第89-90页
        §3.2.8 合成异硫氛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介孔二氧化硅@介孔碳纳米球(FITC-MC@MS)第90页
        §3.2.9 异硫氛酸巧光素(FITC)标记的介化二氧化娃@介化碳纳米球(FITC-MC@M巧的细胞成像第90页
        §3.2.10 MC@MS对顺铂(Cis-Pt)以及紫杉醇(Ptxl)的药物负载第90-91页
        §3.2.11 负载有Cis-Pt以及Ptxl的MC@MS药物释放第91页
        §3.2.12 MC@MS的细胞毒性测试第91页
        §3.2.13 表征方法第91-9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2-101页
    §3.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四章 水热法合成介孔碳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以及介孔碳半球的合成第105-128页
    §4.1 引言第105-106页
    §4.2 实验部分第106-111页
        §4.2.1 实验试剂第106-107页
        §4.2.2 合成有序介孔碳十二面体第107页
        §4.2.3 合成有序介孔碳棒第107-108页
        §4.2.4 合成有序介孔碳陀螺第108页
        §4.2.5 合成单分散的有序介孔高分子球第108页
        §4.2.6 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包裹的介孔高分子纳米球第108-109页
        §4.2.7 合成介孔碳纳米半球第109页
        §4.2.8 介孔碳纳米半球的光热响应作用第109页
        §4.2.9 合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介孔碳纳米半球及其细胞成像第109-110页
        §4.2.10 介孔碳纳米半球DOX的药物负载第110页
        §4.2.11 负载有DOX的介孔碳纳米半球的药物释放第110页
        §4.2.12 介孔碳纳米半球的化疗及光热治疗第110页
        §4.2.13 表征方法第110-11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1-125页
    小结第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8页
第五章 两维单层介孔碳/介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储存中的应用第128-147页
    §5.1 引言第128-129页
    §5.2 实验部分第129-131页
        §5.2.1 实验试剂第129页
        §5.2.2 合成球形高分子单胶束第129-130页
        §5.2.3 合成二维介孔碳/介孔石墨烯纳米片第130页
        §5.2.4 表征方法第130页
        §5.2.5 电化学测试第130-13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1-143页
    §5.4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第六章 多种界面表面原位生长二维介孔高分子及介孔碳薄膜第147-171页
    §6.1 引言第147-148页
    §6.2 实验部分第148-154页
        §6.2.1 实验试剂第148-149页
        §6.2.2 合成F127-Resol复合单胶束第149页
        §6.2.3 在Al_2O_3-Si表面生长二维单层介孔高分子/单层介孔碳第149-150页
        §6.2.4 氧化亚铜(Cu_2O)纳米方块表面第150-151页
        §6.2.5 氢氧化镍(Ni(OH)_2)纳米片表面第151页
        §6.2.6 氢氧化镍(Ni(OH)_2)纳米带表面第151-152页
        §6.2.7 氧化镍(NiO)纳米片表面第152页
        §6.2.8 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颗粒表面第152页
        §6.2.9 氧化石墨烯(GO)表面第152-153页
        §6.2.10 氧化铁纳米线阵列(F_2O_3)表面第153页
        §6.2.11 表征方法第153-154页
        §6.2.12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电池性能测试第15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54-167页
    §6.4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71-173页
附录1 名词缩写说明第173-174页
附录2第174-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签字会计师的特征与审计质量
下一篇:受生物启发的物体识别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