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一、微博时代的到来 | 第9页 |
二、微博的传播优势 | 第9-10页 |
三、政务微博的发展 | 第10-11页 |
四、微博对青年用户的影响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政务微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政务微博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 第14-15页 |
一、何为政务微博 | 第14-15页 |
二、为什么要重视和发展政务微博 | 第15页 |
第二节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第15-18页 |
一、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二、政务微博的特征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政务微博与一般微博的区别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政务微博的社会动员分析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媒体与社会动员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一、社会动员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媒体是社会动员最重要的资源 | 第20页 |
三、媒体的社会动员作用的表现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微博的社会动员特点 | 第22-25页 |
一、微博社会动员的涵义 | 第22-23页 |
二、微博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 | 第23页 |
三、微博社会动员的特点 | 第23-24页 |
四、微博社会动员的基本要素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微博与其他媒体在社会动员方面的作用比较 | 第25-26页 |
一、微博的社会动员优势 | 第25-26页 |
二、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 第26页 |
第四节 政务微博的社会动员能力 | 第26-31页 |
一、政务微博的社会影响力分析 | 第26-28页 |
二、政务微博的社会动员能力 | 第28-31页 |
第四章 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特点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参与者的心理趋同促成微博的社会动员 | 第31-33页 |
一、动员参与者的心理分析 | 第31-32页 |
二、心理趋同促成微博的社会动员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特点 | 第33-38页 |
一、青年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 | 第33-36页 |
二、青年群体社会动员的主要特点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政务微博对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效果 | 第38-43页 |
第一节 政务微博对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过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政务微博对青年群体社会动员的积极作用 | 第39-41页 |
一、有助于推动青年的政治参与 | 第39-40页 |
二、有助于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和价值观的形成 | 第40页 |
三、有助于推动民主监督 | 第40页 |
四、有助于增强青年用户的民族凝聚力 | 第40-41页 |
五、有助于在突发事件中对青年群体进行引导 | 第41页 |
第三节 政务微博对青年群体社会动员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一、仍会会带来信息失真 | 第41页 |
二、也可能导致危机纵深发展 | 第41-42页 |
三、可能挑战政府权威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加强政务微博对青年群体社会动员的思路与对策 | 第43-54页 |
第一节 美国政府对微博类媒体的运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当前政务微博社会动员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 第44-48页 |
一、由红十字会对“郭美美事件”的应对反映出的问题 | 第44-46页 |
二、存在问题与潜在风险 | 第46-47页 |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政务微博成功开展社会动员的案例分析 | 第48-51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48-50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利用政务微博开展社会动员的运营策略与传播技巧 | 第51-54页 |
一、使用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 | 第51-52页 |
二、建立适合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传播技巧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