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5页
    1.1 引言第15-25页
        1.1.1 VOCs的来源与危害第15-17页
        1.1.2 VOCs的排放控制现状第17-18页
        1.1.3 VOCs降解的常用技术及其优缺点第18-25页
    1.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VOCs降解中的应用第25-31页
        1.2.1 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第25-26页
        1.2.2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第26-28页
        1.2.3 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的基本原理第28-29页
        1.2.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VOCs的进展及其局限性第29-31页
    1.3 基于等离子催化耦合的VOCs降解技术第31-35页
        1.3.1 等离子催化的耦合方式第31-33页
        1.3.2 常用催化剂第33-35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单独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的实验研究第45-65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实验设备与测试方法第46-51页
        2.2.1 实验平台设计第46-47页
        2.2.2 等离子体反应器设计第47-48页
        2.2.3 参数测试方法第48-51页
        2.2.4 实验操作流程第51页
    2.3 单独等离子体去除VOCs的性能试验第51-58页
        2.3.1 电源波形的影响第51-53页
        2.3.2 Modem-AC电源参数的影响第53-55页
        2.3.3 背景气氛的影响第55-57页
        2.3.4 VOCs类型的影响第57-58页
    2.4 副产物NOx的生成与控制第58-60页
    2.5 单独等离子体去除VOCs效率的能效分析第60-62页
    2.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第三章 不同晶型MnO_2耦合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的实验研究第65-88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催化剂制备第66-67页
    3.3 催化剂表征第67-73页
        3.3.1 实验仪器第67-68页
        3.3.2 MnO_2的结构与形貌第68-70页
        3.3.3 MnO_2/Al_2O_3的吸附性能第70-72页
        3.3.4 MnO_2/Al_2O_3的H2-TPR表征第72-73页
    3.4 MnO_2晶体结构对等离子催化耦合性能的影响第73-78页
        3.4.1 MnO_2晶体结构对耦合去除乙醛的影响第73-75页
        3.4.2 MnO_2晶体结构对耦合去除苯的影响第75-76页
        3.4.3 MnO_2催化剂外置式耦合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机理讨论第76-78页
    3.5 等离子催化反应影响因素讨论第78-84页
        3.5.1 催化剂耦合方式的影响第78-80页
        3.5.2 VOCs初始浓度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第80-82页
        3.5.3 反应气体流量的影响第82-84页
        3.5.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84页
    3.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四章 金属修饰的锰氧化物八面体分子筛耦合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的实验研究第88-112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催化剂制备第89-90页
    4.3 催化剂表征第90-97页
        4.3.1 催化剂的结构与形貌第90-94页
        4.3.2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第94-95页
        4.3.3 XPS和H2-TPR表征第95-97页
    4.4 不同催化剂与等离子体耦合的性能研究第97-100页
        4.4.1 催化剂种类对乙醛去除性能的影响第97-99页
        4.4.2 反应过程分析第99-100页
    4.5 催化剂耐久性评价第100-103页
    4.6 CO-OMS-2 催化剂与等离子体耦合的放大实验第103-108页
        4.6.1 实验平台与测试方法第103-104页
        4.6.2 放大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第104-106页
        4.6.3 放大反应器的优化设计第106-108页
    4.7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第五章 复合金属氧化物耦合高压静电场去除室内VOCs的实验研究第112-133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设备与测试方法第113-116页
        5.2.1 模拟室内条件的密封舱设计第113-115页
        5.2.2 高压静电场设计第115-116页
    5.3 高压静电场去除PM的实验研究第116-117页
    5.4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与表征第117-123页
        5.4.1 催化剂制备第118页
        5.4.2 催化剂表征第118-123页
    5.5 不同催化剂耦合高压静电场去除甲醛的效果第123-125页
        5.5.1 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煅烧温度的影响第123-125页
        5.5.2 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配比的影响第125页
    5.6 反应条件的影响第125-127页
        5.6.1 臭氧初始浓度的影响第125-127页
        5.6.2 环境湿度的影响第127页
    5.7 复合金属氧化物高压静电场作用下去除甲醛的反应过程分析第127-129页
    5.8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工作展望第133-137页
    6.1 主要结论第133-135页
    6.2 创新点说明第135-136页
    6.3 研究展望第136-137页
附录 符号与标记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38-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及授权的专利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递与定价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中国的FDI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