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桂枝加术附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 第11-27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1.2.1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 第11页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2页 |
1.6 试验病例终止标准 | 第12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7.1 纳入病例分组方法 | 第12-13页 |
1.7.2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1.7.3 治疗时间 | 第13页 |
1.7.4 安全指标 | 第13-14页 |
1.7.5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1.7.6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1.7.7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1.8 治疗结果和统计分析 | 第14-20页 |
1.8.1 两组受试者一般信息资料统计对比 | 第14-15页 |
1.8.2 用药后两组受试者数据资料统计对比 | 第15-20页 |
1.8.3 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 第20页 |
1.9 讨论 | 第20-24页 |
1.9.1 桂枝加术附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1.9.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疗效分析及改善率相关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1.9.3 试验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 第24页 |
1.10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第2章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及治疗 | 第27-37页 |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认识 | 第27-28页 |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第28-31页 |
2.2.1 生物机械改变 | 第28-29页 |
2.2.2 生物化学改变 | 第29-30页 |
2.2.3 自身免疫因素 | 第30页 |
2.2.4 咽喉感染因素 | 第30-31页 |
2.2.5 氧化应激因素 | 第31页 |
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检查方法 | 第31-32页 |
2.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第32-33页 |
2.4.1 非手术治疗 | 第32-33页 |
2.4.2 手术治疗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3章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传统认识与治疗 | 第37-46页 |
3.1 中医有关颈椎病的文献记载 | 第37-38页 |
3.2 历代医家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38-39页 |
3.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39-44页 |
3.3.1 口服药物治疗 | 第39-40页 |
3.3.2 按摩手法治疗 | 第40-41页 |
3.3.3 针灸穴位治疗 | 第41-42页 |
3.3.4 针刀治疗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第47-48页 |
附录B 患者信息调查表 | 第48-49页 |
附录C 颈椎病症状量表 | 第49-50页 |
附录D 舌象评分表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