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路网容量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1.2 课题来源第12-13页
    1.2 背景知识第13-16页
        1.2.1 路网的概念第13-14页
        1.2.2 路网容量概念第14-16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9页
        1.3.1 体现社会经济、环境及交通系统的发展是否平衡第16-17页
        1.3.2 规划及改造方案的决策指标第17页
        1.3.3 为路网设施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第17-18页
        1.3.4 完善交通流理论第18页
        1.3.5 完善我国路网容量研究的历史第18-19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19页
    1.5 论文主要结论第19-21页
第2章 路网容量研究进展评述第21-43页
    2.1 路网容量研究历史、成果和进展第21-24页
        2.1.1 国外研究历史、现状第21-23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4页
    2.2 对已有方法的研究与评述第24-40页
        2.2.1 时空消耗法第24-31页
        2.2.2 线性规划模型第31-35页
        2.2.3 割集法第35-39页
        2.2.4 交通分配模拟法第39页
        2.2.5 供应分析法第39-40页
        2.2.6 狭义路网容量模型第40页
    2.3 已有方法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2.3.1 对路网容量的概念理解不同第41页
        2.3.2 影响因素考虑欠妥第41页
        2.2.3 所有模型都没有计算出实际的路网容量第41页
        2.3.4 模型的实用性及准确性差第41-42页
    2.4 研究思路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路网容量的定义研究第43-47页
    3.1 问题描述第43页
    3.2 两种概念的主要区别第43-44页
    3.3 两种概念的相同之处第44页
    3.4 路网容量定义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第44-45页
    3.5 论文中采纳的定义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路网容量最短度量周期研究第47-54页
    4.1 问题描述第47页
    4.2 交通流在时间上的分布第47-52页
        4.2.1 一日内小时交通量的变化第47-48页
        4.2.2 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第48-52页
    4.3 交通流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第52页
    4.4 路网容量的最短度量周期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路网容量的理想模型研究第54-97页
    5.1 问题描述第54页
    5.2 路网容量的研究方法第54-59页
        5.2.1 现有方法的简要评述第54-55页
        5.2.2 “时空消耗”法存在的问题第55-59页
    5.3. 路网拓扑结构的简单分析第59-63页
        5.3.1 图的基本概念第59-60页
        5.3.2 路网的表示方法第60页
        5.3.3 描述路网的基本要素第60-63页
    5.4 一天内路网总时空资源的研究第63-74页
        5.4.1 时空总资源三变量的定义第63-64页
        5.4.2 理想条件下各类道路一天时空资源的研究第64-73页
        5.4.3 理想条件下路网一天内的总时空资源第73-74页
    5.5 交通个体在一天内的平均时空消耗第74-95页
        5.5.1 车头间距函数第75-79页
        5.5.2 在理想路网容量状态下,交通个体一次出行的时间函数第79页
        5.5.3 理想路网容量下状态交通个体在路网有效运营道路空间上的行驶速度第79-82页
        5.5.4 理想状态下车辆在路网有效道路空间上的行驶速度算例第82-83页
        5.5.5 交通个体一次出行的平均时间第83-95页
    5.6 理想条件下的路网容量第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6章 实际路网容量模型研究第97-111页
    6.1 问题描述第97页
    6.2 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研究第97-99页
        6.2.1 道路条件第97-98页
        6.2.2 交通条件第98页
        6.2.3 客、货源集散点与路网结构的匹配程度第98-99页
    6.3 各种修正系数的确定第99-109页
        6.3.1 横断面形式修正系数f_横第99-101页
        6.3.2 路网匹配度修正系数第101-109页
    6.4 实际路网容量模型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7章 模型的检验与应用第111-122页
    7.1 问题描述第111页
    7.2 模型的检验第111-116页
        7.2.1 验证方案的设计第111-115页
        7.2.2 模型的验证结果第115-116页
    7.3 模型的应用第116-121页
        7.3.1 估算一个城市的机动车发展规模第116页
        7.3.2 评价路网的服务水平第116-119页
        7.3.3 明晰责任第119-120页
        7.3.4 评价路网的可挖掘潜力第120页
        7.3.5 用于规划第120-121页
        7.3.6 控制环境的污染第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8章 结束语第122-125页
    8.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8.2 未来工作的前瞻第123页
    8.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1页
附录一: 交通数据采集方案设计第131-134页
附录二: 数据处理过程及其结果第134-142页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PS通过p38/MAPK通路和NF-κB的活化诱导RAW264.7细胞HIF-1α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miRNA-375对BMP15/GDF9受体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牛卵丘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